你估計自己何時可做業主?一般大學生畢業後十年,可能僅儲夠首期上車,更要開始節衣縮食的供樓生涯。但三十出頭的Starman已達財務自由,每月收息逾10萬元。出身綜援家庭的他三十歲前賺到人生第一桶金,成功上車置業,現時身家已累積到以千萬元計,他的故事叫你羨慕還是費解呢?
他慶幸自己能在「對的時間」作出「對的投資」,大學主修經濟及金融,畢業後任職大型金融機構,從中累積不少企業融資的相關經驗,二十八歲時決定自己成立公司,涉足工廈投資。那時他看到工廈的呎價相對地低,每呎僅1,000至2,000元,於是決定拿出150萬元與人合資,買入葵涌區一層工廈,再分契拆售,短短半年時間便賺逾倍回報。今年已屆三十一的他,過去三年約投資過17個項目,大部分是分契拆售工廈,利潤往往以倍數計。
他指儲不到錢根本「沒財可理」,要達財務自由的第一步須有穩定的主動收入,靠儲蓄累積資金;他畢業後能加入大型金融機構,薪金增幅比一般人快,花紅可達六位數,加上習慣慳儉,儲錢速度更快。他多年來堅持每月至少將三分之一收入儲起,並用儲蓄的三分之二投資。「初時工作資金不多,投資都以股票為主,但不會選擇高風險股份,多數買入REITs,如領展房產基金(00823)(前稱領匯)及越秀房產信託基金(00405),並選擇以股代息。」
有人認為年輕人資金少,應選高風險股票,以小博大,他卻不以為然。「我的投資要有數可計,預測到幾年後可達多少的財富增長。複息力量已很大,只要每年保持穩定增長已足夠。」
他二十七歲那年以六成按揭買入一個600萬元的單位作婚後居所,之後將物業加按套現,用以投資工廈項目。他隨後申請成為私人銀行的客戶,利用私銀平台借貸成本較低的特點,以槓桿買入債券,提高收益率。
若想提高債券的收益,其一方法是買入信用評級較低的債券,問題是要面對較高的違約風險,他則多以4倍槓桿持有高評級的企業債,買入後將它抵押予銀行,套現資金再買入債券,重複操作。他指,私人銀行可提供約1.6厘的借貸息率,比按揭貸款還要低,以槓桿方式持有債券,扣除利息支出,每年的收益率可達約10%,適逢債券牛市,債價升幅理想,更可做到「財息兼收」。
撇除他現持的物業,目前30至40%的資產為債券,10%為股票(不包括房託基金),餘下為現金及房託基金。他指,自己需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作生意周轉及槓桿債券的緩衝,應付債價下跌時的補倉需要,但現時各國央行都推行量化寬鬆,貨幣不斷貶值,令持有現金的成本很高,因此他選擇用部分流動資金買入流動性高於債券、且價格相對穩定的房託基金,收息之餘,必要時可將它抵押予銀行,換取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