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施壓收緊創板IPO

近期部分創業板半新股一再喪炒,股價大起大落,加上創業板近年被批評有淪為「啤殼工場」之嫌,令投資者憂慮創業板公司的監管質素問題。據市場消息透露,證監會正關注有關情況,要求港交所(00388)緊盯疑似「啤殼」的創業板上市申請,並採用更嚴格的審批程序。

證監會發言人對此不作評論。被問及會否檢討創業板規則,港交所發言人表示,一直有留意市場變化,不時會作出檢討,但不會就個別情況作出評論。

門檻低 殼價飆至2億

近期大市回穩,多家創業板新股首日均創造股價暴升的神話,升幅動輒以倍數計,炒風比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市場人士指,A股暫停新股發行,令本港殼股需求大增,創業板殼價愈升愈有,現時已升至逾2億元以上,主板殼價更高達5億至6億元。

所謂「啤殼」,其實是指公司上市並非為了集資壯大業務,而是為了取得上市地位後出售控股權;有些公司更「離譜」到於申請上市時已部署集資後如何賣殼。

今年27企掛牌 激增

由於創業板上市門檻,以及上市成本均較主板低,加上可以全配售,不用公開招股,吸引更多公司上創業板「啤殼」。今年以來已經有27間創業板公司新上市,現時亦有逾30家已提交上市申請,數目已超越二○一三年及二○一四年全年數目。

消息透露,證監會對創業板疑似「啤殼」情況頗有微言,已要求港交所對疑似「啤殼」的創業板上市申請,採用更嚴格的審批程序,遇到沒有合理理據的上市申請,要對申請人提問得更詳細嚴格,防止有企業或保薦人濫用創業板上市機制的漏洞,「啤殼」搵食。

消息續指,雖然證監會去年已關注創業板的多個問題,但港交所上市委會當時認為未有迫切需要作出修訂。

市場更形容,這是繼不同投票權架構後(WVR),港交所及證監會在收緊創業板上市門檻上看法出現分歧。

投行界人士指,創業板上市申請疑似「啤殼」有兩大現象:第一是根本不需上市、或有資金需要,「公司一般上市都是將集資所得拓展業務,但有些公司根本沒有需要依靠上市去發展,若公司上市成本與集資額不成比例者,有啤殼之嫌。」第二是欠缺融資能力,「好難有投資者會畀錢買,故通常係自己友圍飛搞掂!」

業界斥機構監管不力

不過,有業界就批評,收緊創業板上市申請審批作用不大,因為若申請人所有規定都「達標」,一般都會「放行」上市,直指監管機構對創業板淪為「啤殼工場」顯得有點束手無策!

「創業板規定上市要有現金流2,000萬元,以及未來兩年有清楚業務方向等,這些對企業及保薦人來說幾乎毫無難度!」故此,創業板「啤殼」熱潮由去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啤殼」活動不但沒有收斂,更有蔓延的趨勢。

事實上,證監會去年已批評港交所在創業板轉板申請時不夠嚴格,亦關注創業板的殼股活動增加與創業板現行規定有關,例如不少符合主板上市資格公司,寧願選擇到創業板上市,是否有違創業板是躍升主板「踏腳石」的政策原意。

除此之外,證監會亦支持將創業板上市審批權由港交所上市科交回上市委員會的建議。

早前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已經提出上市科可將一些複雜的創業板上市申請個案,交給上市委員會審閱,以便作出更深入及全盤考慮。

創板交投淡靜

‧2014年創業板全年集資總額(新股加上市後集資)為132億元,只是主板的1.4%

‧2014年創業板全年日均成交額為6.7億元,不足主板的1%

創業板上市部分要求

‧沒有盈利要求

‧過去兩個財政年度的日常經營業務所得現金流入合計至少2,000萬港元

‧上市時市值至少1億港元

‧上市時由公眾人士持有的股份市值須至少為3,000萬港元

‧必須至少有100名公眾股東,持股量最高的3名公眾股東實益持有股數不得佔公司上市時公眾持股量逾50%

本港今年創業板上市急增

年份 / 新上市公司數目

2015年(截至十月九日):27家

2014年:19家

2013年:23家

2012年:12家

2011年:13家

註:由今年四月至十月初,已有31家創業板申請人提交上市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