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論檀:不救市 不可思議

許多人對中國救市、清理政策不滿,但在美國救市時,卻很少指手畫腳,反而是全球合力,因為,那是金融危機。

中國是不是金融危機呢?概率極大。四月十七日,上證50、中證500期貨推出後,當天創業板指數收報2,463點,而後指數一路上升,六月三日收報3,982點,累漲約61.62%。此後到閱兵前最後一日九月三日,創業板指數收於1,855點,下跌一半不止。

市場波動不斷,尤其在期指推出後。回顧一○年四月十九日,滬指在經歷了一個周末後,並沒有消化滬深300指數期貨上市的消息,當日跳空低開後震盪下跌,當日滬指暴跌了150點,擊穿數根均線,收2,980點,跌幅高達4.79%。

六月二十九日,現貨與股指期貨再度全面下行。滬指當天巨震超過400點,下跌3.34%;深成指報13,566點,跌5.78%,成交6,311億元人民幣。兩市1,500隻股份跌停,僅銀行、保險飄紅。中證500期貨主力合約IC1507跌停,報收7,768點;滬深300期貨主力合約IF1507報收4,014點,跌5.44%;上證50期貨主力合約IH1507報收2,654點,跌幅1.91%,給市場上空頭帶來巨大獲利空間。

恐慌互傳惡性循環

不必再舉例,期貨現貨同步大幅下挫,恐慌互相傳染,缺口愈滾愈大,沒有出現平衡的迹象,這是惡性循環,是金融危機的先兆,此時不救市是不可思議的。

技術是中性的,不良的制度設置是惡性的,如果不能做到公平競爭,那麼需要的是循序漸進,在控制信用風險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供公平交易的市場。因此,對政府制度性地控制恐慌,不必苛責。

獨立經濟評論家 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