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論檀:「聰明錢」流向滬股通

截至周四收盤,滬港通雙向淨買入,滬股通淨買入48.99億元(人民幣‧下同),當日剩餘額度80.1億元,餘額佔額度比為62%,周三為75億元。從八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滬股通連續4天累計淨流入金額逾280億元。港股通淨買入2.05億元,剩餘額度為102.95億元,餘額佔額度比為98%。

A股大跌,滬股通買入成為大概率事件。在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日的三周,滬綜指周跌幅分別為13.32%、6.37%和12.07%,滬股通此三周分別累計淨買入65.18億元、37.15億元和86.22億元,低估的金融大盤股等成為買入標的。

境外民間資金大體上仍不看好A股市場。Wind數據顯示,進入八月以來,在港上市的RQFII基金仍為淨贖回狀態。主因是A股經過大跌,但港股同樣大跌,A股與H股差價縮小,不過還沒有到A股具備明顯價格優勢的地步。

六月十日,A股股價整體較H股折價7.9%,到了七月九日,A股溢價最高到達48.1%,到27日下滑到25.62%。八月二十五日AH股溢價大幅下滑,但滬股通在二十四日已經大舉買入,說明這是「聰明錢」,不怕境內市場的下挫。

很奇特的是,境內市場沒有呼應這股熱度,兩融餘額連續下降。這或者說明境外抄底資金比較敏感大膽,或者說明滬港通帶有某些意志。

內地散戶後知後覺

融資多少雖然探得出市場溫度,但比現貨市場滯後,通常現貨市場上漲趨勢較為明確,兩融資金上升,現貨市場下跌幾天,兩融資金下降。從去年七月二十二日開始,兩融餘額連創新高,從最初的4,000餘億元一路突飛猛進到今年六月十八日的2.27萬億元,11個月時間裏翻了5倍多,眾所周知這個階段是A股市場瘋狂上漲的階段。到了六月十五日,滬綜指在前一日創出5,178點階段新高基礎上下跌2%,此後18個交易日,滬綜指跌幅高達34.84%。

面對境內外資金的不同表現,只能感慨滬股通的聰明錢,看到金融股已破淨,看到政府會拉抬金融股,因此敢大膽殺入。境內反映普通投資者的融資資金,卻有些後知後覺,總是慢一兩天,在市場急劇輪動的時期,跟不上節奏。

獨立經濟評論家 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