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與經濟表現向來是一體的兩面,中國重手讓人民幣貶值,幾乎確認之前的減息降準無助於提振經濟。央行指導人幣中間價下調近百分之一點九,徹底改變了市場預期,表面上容許匯價可升可跌,實際是跌的機會更大,等於把人幣國際化摒諸腦後。今次兵行險着,不惜一切向匯率打主意,隨時掀動人幣新一輪跌浪及資金外流。
人行昨調低人幣中間價近百分之一點九,跟去年全年百分之二點四的貶值幅度仍存在距離,顯示今次出招後,貶值並未一步到位,隨着市場重估及下調匯價預測,今年全年人幣貶幅跟去年料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連月公布的經濟數據惡化,市場已預警貶值的可能及必要性,中央根據掌握到的宏觀經濟實況決定貶值,可見已屆迫不得已之時。
內地上月廣義貨幣供應增長略高於一成三,雖反映減息降準發揮一定效果,實體經濟及樓市略為回暖帶動貸款需求,但上月社會融資總規模只有七千餘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六月大幅減少一萬一千多億元,可見實體經濟,即境內非金融企業及住戶由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按月顯著放緩,反映製造及消費等行業需求極度疲乏,中國經濟由出口轉型至內需的過程不只陣痛,而是病入膏肓。
中國上月出口按年急挫逾百分之八,但貶值對提高出口競爭力的實際效果存疑。有顧問報告指,中國製造業成本跟美國相差無幾,而美國司法制度及創新等方面吸引力較大,中國除要檢討匯價水平,更應檢視自身的國際競爭力。隨着強美元周期來臨,人幣大幅貶值即時拉闊對美匯價優勢,此舉即便惹來美國指控操縱貨幣,但中國為了自救已在所不計。
中國深知在國際化進程中,走回頭路是有後果的。A股一直積極部署被納入MSCI指數,但面對股市插水,「國家隊」大舉進場托市及唬嚇做空者。中央力谷內部基建投資、外推一帶一路,連同寬鬆貨幣政策,結果對刺激經濟無大效果,選擇貶值更可確認經濟真的不行了,如果令資本加速流走,到頭來或得不償失。
今年是人幣匯改十周年,改革方向是推進利率市場化及匯率自由化,期間多次擴大匯率波幅及嘗試減少干預匯市,惟昨日一貶再次顯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至今仍未擺脫行政干預的思維及模式。此外,貶值更暴露內部經濟面臨日增的硬着陸風險,中國已進入弱人民幣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