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危機未除 內需疲弱堪憂

中國七月份CPI靠豬價急升帶動創年內新高,令通縮壓力表面上得以紓緩,但PPI數據卻持續疲弱,反映內地經濟仍然嚴峻,中央除需繼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外,相信仍需加大刺激經濟的力度,否則在內外夾擊下,經濟要「保七」就難上加難。

今年一至六月,內地CPI數據表現持續疲弱,令市場憂慮中國陷入通縮危機。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若再遇上通縮,將進一步抑制投資與生產,拖慢經濟的復甦步伐,中央當然不願看見CPI數據持續低企,而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全國居民消費格價(CPI)同比上漲百分之一點六,創出今年以來新高,從數據表面來看,中國似乎慢慢走出通縮陰霾。

事實上,豬肉和旅遊價格是推高七月份CPI兩大因素,尤其是豬肉在供應緊張下,價格已連續三個月上漲,單是七月份已較六月上升百分之九點九,並帶動CPI按月上升○點三個百分點。至於暑期外出旅遊增加,機票和旅遊價格上升帶動下,令CPI按月上升○點一個百分點。

中國的CPI數據以食品為主導,即食品類佔CPI百分之三十三以上,當中豬肉又在食品類中佔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所以豬肉價格對CPI的漲跌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豬肉價格在過去三個月大升,主要因過去兩年豬肉價格持續下跌,令生豬養殖虧損擴大,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殖母豬存欄量持續下跌,在供應減少下,是豬肉價格近期大幅上升的原因,並非因經濟復甦帶動需求而推高價格。

反觀非食品通脹則跌至百分之一點一,顯示經濟疲弱下居民需求仍未恢復,七月的CPI數據在豬肉價格干擾之下根本未能反映真實情況。

另外,七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下跌百分之○點七,降幅較六月份擴大○點三個百分點,而同比更下降五點四,是○九年底以來最低,數據除反映大宗商品價再度走低,亦揭示內地需求依然不足,經濟仍未有起色。目前,中國仍然面對產能過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油價低迷以及上游採掘業和原材料產能過剩困擾,相信PPI要由負轉正,還需一段漫長日子。

目前,內地經濟下行壓力仍大,通縮風險實際未降,而美國九月加息機會大增,人民幣存貶值預期,令資金面臨流出壓力。因此,中央不應為CPI回升開心得太早,在內外危機四伏下,除需繼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外,亦需要更多財政政策配合,才能達到「保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