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股市如影隨形,關係日益密切,只是港股市場生來遭遇不同,一直以來既是國際投資基金大鱷的「提款機」,不過於中港股市互聯互通下,又復成為內地投資者於A股崩跌下的「提款機」應急錢,可以說完全是身不由己。
周前內地A股連續暴跌,港股未能幸免受拖累,恒指單日曾跌去2,200點,低位較隨內地「瘋牛」上升,從約24,000點起步還要低逾千點,盡顯港股市場作為「提款機」的無奈。內地A股短短半年多被急速炒高逾倍,估值已然處不合理水平,由崩跌到國家隊維穩,最終止跌回升以前,也只是由高點回調了大約三分一,事屬正常。相反,港股最高僅跟隨A股炒高約18%,但卻由高位最多慘跌近20%,跌幅較A股有過之而無不及。
事實上,恒指縱然曾高踞這輪升浪的28,400點高點,市場平均市盈率也只不過是12倍餘,相對內地滬綜A股的20餘倍原本已差距甚遠,急跌至23,000點之下,市盈率實際已不足10倍,就算沒本周一的急挫至24,351點而維持在近期25,000點的水平,也只相等於大約10.8倍,在歐美等成熟市場以至亞洲新興市場之中,是最低的一個。
本地金融市場經多年努力,最終成功塑造成為區內主要國際金融中心,於環球新股IPO集資市場方面,由於大小內地企業紛湧港上市,故更加能屢次壓倒紐約及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登上榜首。然而這番努力除了給本地市場帶來充裕的資金,激活投資活動外,卻不能為股份投資創造價值,致市場估值長期落後於全球市場。
另一方面,港股市場於高度自由開放下,由於缺乏本土具實力的機構投資者力量以作抗衡,散戶又因為市場估值一直被壓抑致無法賺錢,最終心灰意冷離場,對市場難有影響力。
港股市場估值多年來都因此深受國際投資基金的取向影響,長期較其他市場低,動聽一點的解釋是,本港市場的投資者表現比較成熟、專業及理性,但我認為這都是騙人的說話,實質卻是由國際基金大戶把持,舞高弄低,悉隨尊便。
過去大半年以來,由於內地股市發展熾熱,內地資金因中港市場關係密切,加上互聯互通機制的啟動,因此陸續湧入港股市場,過去由國際投資基金掌控的市場「話語權」開始有所扭轉,雖然內地A股市場急升後,近期出現的「崩跌」拖累了本港市場重新又回復到偏低的估值水平,但是我卻毫不悲觀,內地與國際資金於本地市場兩分天下,互相抗衡的局面已然形成,本地市場的真正估值,終將得到公平的反映。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