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論縱橫:市場化並不拒絕救市

近期飽受股災重創的A股市場投資者,終於在上周六迎來了中央政府的強力救市。當天召開的國務院救市工作會議決定暫停新股發行,並退還七月三日新股發行的申購款,這一救市之舉明顯順應了市場呼聲。此前有調查顯示,暫停IPO是股民最期盼的救市舉措。

不過,儘管如此,政府的這一救市之舉也還是在市場上惹來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對市場化的一種嚴重倒退。個人以為,持有這種「市場化倒退論」觀點的人是對市場化的嚴重誤讀,實際上,再市場化的股市也不拒絕救市。

本輪A股暴跌,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是慘重的。數據顯示:從六月十五日到七月三日,A股市值蒸發21萬億元人民幣之多,投資者平均損失41萬元,相當於普通受薪階層8年的工資沒了。因此,面對如此嚴重的股市災情,政府出手相救是完全應該的,這也是政府對資本市場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政府出手早有先例

那麼,政府救市是不是市場化的嚴重倒退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放眼世界股市,政府救市的案例並不少見。哪怕是市場化程度遠遠超過A股市場的香港股市與美國股市,也都發生過政府救市的事情。

比如發生在一九九八年的香港金融保衞戰,就是政府救市的經典之戰。九八年六至七月間,索羅斯把矛頭對準了港元,開始有計劃地向港股及期市發動攻擊。當年七月,恒指最高曾達到8,970點,到八月十三日恒指被殺跌到6,544點,暴跌2,400多點,跌幅達到30%。八月十四日,香港政府資金全面進入股市及期市,進行「官鱷」大戰,最終取得了這場保衞戰的勝利,維護了香港市場穩定。

又如八七年十月十九日發生在美股的「黑色星期一」股災,當天道指重挫508點,跌幅22.6%。為此美國政府也是果斷出手。次日開市前,聯儲局發布了一個簡短但擲地有聲的申明,「為履行中央銀行職能,聯儲今天正式宣布,已準備就緒為支撐經濟和金融體系提供流動性」,支持商業銀行為股票交易商繼續發放貸款;同時,列根總統和財長均表示,「這次股市崩盤與美國健康的經濟是不相稱的,美國經濟非常穩定。」

再如,○八年,為了解救陷於困境的美國經濟,防止金融危機繼續蔓延,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方式投入的救市資金達到12.8萬億美元,這一數字與美國○八年GDP總值非常接近。

可見面對股災,政府救市這是很常見的一種做法,這與市場化與否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換一句話來說,如果市場化就是放任股市災難的發生,放任投資者的利益受到損害,那麼這樣的市場化不要也罷。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