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遏止恐懼性上車

報載居屋市場近日陷入瘋狂狀態,樓價不斷破頂。六月中旺角富榮花園出現817萬元成交後,鰂魚涌康山花園一個中層三房單位旋即又以830萬元易手,該單位實用面積592方呎,實呎高達1.4萬元,創全港居屋新高。這樣的價錢在美加澳歐均可購入豪宅,在香港卻只能買到不足600平方呎的居屋,有點匪夷所思!

靠長輩扶助追價買樓

筆者最近應邀在電台節目談梁振英上任特首以來的功過,認同在提高樓市供應上算是做得不錯。同時,有評論員指本港樓市的可負擔比率自梁振英上任以來愈來愈糟,而發展商在售樓策略上亦採邊賣樓邊加價的手法,有時甚至「惜售經年」,寧丟空不賣。筆者覺得這是事實,但正是自由市場和私有產權的結果!供不應求下樓價飊升,乃自由市場使然,發展商惜售慢賣甚至暫時封盤不賣,在資本主義市場制度下自有其權利。

然而,特區政府抄新加坡「橋」引入額外印花稅,並變本加厲的加辣,對推高二手樓價實在難辭其咎。任何一位地產代理都會指出,引入額印後二手盤供應大幅下降,一般業主不大願意冒上要繳交額印的風險貿然換樓。雖說三年內沽出自住單位的機會不大,但世事難料,換樓既非必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二手樓供應大減。這正是上車盤升幅遠高於豪宅的原因。

但是,難以理解的是支持上車盤爆升的購買力從何而來?本來,買上車盤自住的人士收入有限,如今金管局早已收緊銀行按揭成數,而外來資金一般對上車盤興趣不大,且又有買家印花稅的阻嚇,為何連居屋也能升破800萬元?

筆者估計,買上車盤自住的人士多有賴上一輩扶一把,才能付出這樣誇張的價錢。父母輩不少有自置物業而且早已還清貸款,他們為了助子女置業加按借入兩三百萬元不會太難。但是隨着加按,父母輩節衣縮食減低日常消費亦屬意料之內,有可能是本港消費疲弱的一個原因。

建議政府承諾購屋權

大家應問,為甚麼香港人會願意付出這樣高的代價但求「上車」?筆者估計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恐懼,恐懼再不上車將來就更難上車。過去十多年來,市民收入升幅每年都遜於樓價,政府要正面回應這恐懼,才能遏止這衝動。

然而,政府有何計可施?我可以大膽說,以出租公屋地改建居屋的「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幫助不大。要改變市民的預期,要靠有震懾力的承諾,如向沒有物業夫婦承諾購屋權,可以在一生之內以10倍香港家庭年入息中位數購入標準居屋單位,這些居屋只能自住亦只能轉售給合資格的香港家庭,而為免投資者購入,此類居屋買家不得在港直接或間接持有任何物業。當然這承諾意味着承擔,以香港的形勢,這承擔恐怕避不了。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