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經濟無捷徑 吹牛難有奇迹

內地股市暴挫不但粉碎一眾股民極速賺快錢的雄心,更打亂中央催生股市狂牛托起經濟的鴻圖大計,結果逼得人行在周末出招,同時減息及定向降準。今次的國家政策牛市肩負多個重要任務,包括為民眾製造財富效應、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為企業紓解財困,甚至協助經濟升級轉型,實屬舉世無雙的宏觀經濟實驗,可惜只怕難有奇迹,因此與其千方百計走捷徑,不如腳踏實地發展經濟。

人行突然在星期六出招,貸存利率齊減四分之一厘,毫無疑問是向市場表態不會對股市由牛轉熊袖手旁觀;至於對提供三農及小微企貸款的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似是務實做法,但企業借錢用來做生意賺慢錢,抑或炒股賺快錢,便真的天曉得!

近日有不少意見認為,美國透過量化寬鬆印銀紙谷起股市成功令經濟復活,中國只是照辦煮碗,實際有偷換概念兼本末倒置之嫌。當年美國聯儲局不斷放水,主要是填補市場資金缺口,因為金融海嘯後銀行不願放貸,企業及個人不斷減債,去槓桿化大潮令市場流動性枯竭。美國經濟及企業具相當靈活性,自我調節能力較高,才是率先走出衰退的關鍵。

中國的做法卻反其道而行,推寛鬆政策增加市場流動性,鼓勵投資者借錢入市,是提高而非降低槓桿。理論上如能成功製造「國家牛」,便可讓股民享受財富效應刺激消費;企業可利用高股價從市場抽水享受廉價資金;各類國企也可藉股市暢旺引資,甚至把債主變股東。

現實真有這麼理想嗎?股市創造的財富效應,實際只是帳面富貴,成功套現才算數,屆時便只是財富轉移,贏輸家總體上打個和。此外,透過股本融資支持公私型企業發展,不過是讓股民拿存款及借錢填氹,擔起原本由銀行承擔的風險。至於很多企業以「閒錢」投資股市獲利令盈利改善,對GDP及經濟升級無實質貢獻。

內地近幾年曾經嚴控信貸增長、推動產業升級、不搞盲目投資,着力改善資產負債,可惜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轉型令增長難復高速,中央的堅持便動搖,寄望股市狂牛是走回舊路。

中央以減息降準來表態,仍把托起經濟的希望寄託在「政策牛」之上,但這種由資金盲目推動的升市,猶如層壓式推銷,無新錢流入便會崩潰。現在看來,中央仍熱衷玩財技,不願腳踏實地增加企業經營及經濟制度的靈活性,更不願接受向內需轉型時經濟增長必不及以往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