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倡泛珠港口結盟

本港廠商直接由內地港口出貨,是香港近年失掉國際最繁忙港地位的主因。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指出,港商直接將產品由內地出口,在九七年前僅約佔一成,現已增至八成有多。面對上述困境,貨運及物流界人士建議,珠三角與本港等各個港口可組成聯盟,重新規劃中轉的國際航線,減低成本,集中與鄰近國際港口如新加坡和釜山等競爭才是出路。

八成港貨經內地出口

何立基指出,現時港商直接將產品由內地出口的比例高佔逾八成。另外,去年香港碼頭整體吞吐量跌1至2%,珠江三角洲出口疲軟,導致區內碼頭增幅下跌,前景實在不樂觀,加上本港碼頭用地不足,處理貨物效率減慢、前線勞工大量流失等因素,實力大幅減弱,已難與其他港口競爭。

成本明顯是港商考慮因素,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稱,隨着香港運輸行業勞動人口短缺,薪金成本上升,連帶貨櫃處理的費用趨升,不少廠商的產品,包括鞋履、成衣及玩具等皆轉用內地港口碼頭出口貨品。不過,本身從事鐘錶業的劉展灝續稱,鐘錶界大多都使用空運的方式運貨,僅一至兩成貨物使用海運。

香港製衣同業協進會會長鍾國斌指,紡織界有不少廠商轉用內地港口運貨,因內地港口較便宜。

此外,客戶的要求也有影響,香港中小型企業國際交流投資協進會會長趙志雄指,玩具廠的貨物一般都從內地直接出口,但因客戶針對的銷售地有異,他們仍會按客人指示使用不同港口運貨。使用香港碼頭的客戶大多將貨運往歐洲,使用內地的則是大陸沿線。

內地處理成本低20%

文華米高織造董事長陳鴻基稱,公司在台山及江西設有獨資廠,現時海外客戶要求貨物由工廠直接出口。他指內地出口的運輸費及碼頭處理費較本港低15至20%,現有八成貨物在內地出口。

香港鞋業商會會長高柱稱,業界經營的主要是三資企業,大多會按客戶要求安排貨物在鹽田港出口,現時香港與鹽田港出口比例各佔一半,但鹽田港出口比例將會愈來愈多,因費用較本港低兩成。

不過,面對港貨大部分由內地直接出口乃大勢所趨。綜合業界建議,倒不如聯結珠三角區內各碼頭,組成珠三角港口聯盟,加強競爭力及互補不足。

何立基稱,香港與鄰近珠三角各個港口之間雖互有競爭,但其中亦有好處,他指現時每年約有四千多萬個貨櫃,但如深圳等鄰近內地港口卻起了為本港分擔貨量的作用,而且於付貨人的觀點出發,他們在鄰近區域將有更多選擇,同時亦可推動各港口提升服務質素,減低運作成本。

重組中轉航線洽分工

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研究所王國文亦指,隨着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轉型,製造業外遷,本地產生的貨源增量非常有限,故未來深圳港與香港港口都將轉向國際中轉業務尋求增長。因此,他呼籲,深圳港以至珠三角各個港口,與香港港口的出路在於區內港口結盟合作,重新規劃中轉的國際航線,共同對抗新加坡及釜山等國際港口的競爭。

王國文並稱,粵港澳自貿區獲得批覆即將實現,深圳港的制度潛力將獲進一步挖掘,香港港口自由港的制度優勢則會縮小。兩地港口有必要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