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內地樓市呈分化趨向

近期內地樓市升溫,引發無限幻想,內地樓市是否已經見底了?內房未來會否暴升?內房政策會否全面放鬆?

根據筆者的觀察,內地房地產市場供求已經從過往整體偏緊以及部分地區過緊,演變為今天的整體偏鬆、甚至是部分地區過剩的情況。即使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供應偏緊的一線城市,也存在「限購令」的陰影,難以樂觀。以此判斷,筆者預期短時間內樓市難以暴漲。

的確,市場氣氛明顯改善。在上月,深圳、廣州及北京的住宅市場突然熱起來。踏入六月,連土地市場也熱起來,上海更再現「地王」。火爆的場面其實與內房資金面改善有關,特別是在內地「3‧30」房貸新政出台後,明顯可見一線土地市場在四月再度上揚,更在六月初全面爆發。

自去年十月起,中央及地方政府透過一連串鬆綁政策,帶動了市場的需求。參考國家統計局資料,今年一至四月,內地四個一線城市商品房銷售額由第一季度的下降10.1%,轉為增長5.3%。

在需求爆發同時,一線城市土地供應量減少,也刺激了土地市場。不過,房價會否持續上升嗎?火爆的土地市場的確引起了大家的幻想空間,既然麵粉已漲價,麵包價格難度不會上漲嗎?

調控政策更顯微妙

實際上,內地一線樓市看似已經見底,不僅成交量環比明顯增加,就連房價也回穩了。

四月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首次出現房價全部環比上漲,其中廣州、深圳甚至出現了多個「日光盤」。不過,一線城市的全面回升,並不意味着全國樓市也將重回「大時代」,未來市場分化將會更加明顯。

從房價上看,一線城市在價格較高的基礎上整體回升並領先全國,可是絕大部分三線城市房價仍然下降。觀察成交量,一線樓市成交量大增,而三四線城市交投依舊冷清。

在這種既熱且冷的情況下,調控政策更顯微妙,市場力量在資源配置中將會有更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故此,調控政策「宜減不宜加」。自去年以來,內地實行一系列的「去行政化」、分城調控,強化市場作用,作為樓市調控的基本。隨着內地房地產市場深化調整,若干三線城市在取消限購、限貸政策的同時,又同步實施補貼政策,以穩定樓市。

內地經濟目前仍面對下滑的風險,政策需要處理及化解樓市風險問題。為穩定增長,降低利率的同時,若不採取相應的對沖措施,房價隨時會再現泡沫。故此,中央政府亦需要進行全盤考慮,以免牽一髮動全身。

作為總結,筆者認為內房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但是好日子可能也是距離甚遠。不過,內房股亦非窮途末路,其實還是有多種選擇,以作生存。

其一,趁市場氣氛改善,繼續在資本市場集資,以改善及強化現金流,等待未來好日子的到來。其二,內房也可以趕潮流,登上互聯網快車、甚至是金融或其他新興業務,擴展業務,慢慢淡出房地產市場,假以時日,或許可以在資本市場上分拆上市,再撈一筆,告別波動的房地產行業。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