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掛牌的華泰證券榮膺史上第三大「凍資王」,近年內地股市火熱,券商股無疑成為最熱門行業,已登陸A股的紛紛來港第二度集資,其他新股亦希望趁市旺上市,所以今年新股集資額應會豐收,個別凍資額甚至有機會打破○七年紀錄。
不過,A股在估值和變革兩大前提下,長遠將衝擊香港作為內地企業上市的首選地位,香港須及早尋求新角色定位。
多年以來吸引一眾內地科網企業掛牌的美國,近年亦掀起一片「退市回歸潮」;不少內地企業提出私有化,準備重投娘家,無非是貪圖A股的高昂估值,創業板市盈率更攀至百多倍。領導人對股市的態度大變,積極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在創業板、新三板之後,又計劃推出戰略新興板,近一年內地新股掛牌首天普遍即升百分之四十四上限,乃變相的「利誘」。
內地新股市場未來最主要的變革是轉行註冊制,預期此後新股的發行數量將顯著增多,以A股現時成交量超過兩萬億元人民幣計算,上市企業即使大幅增多亦容納得下,更可減少當下資金與企業數目不成比例致出現瘋搶的現象。由於內企是新股供應的最主要源頭,港交所和上交所難免出現搶生意現象,香港甚至會處劣勢。
香港在爭奪IPO的形勢有兩頭不討好之感,原本在新興產業的競爭已輸給美國,現時內地又具後來居上之勢。監管方面,港股雖屬成熟市場,但近年因A股化而出現亂套;證監會近年遭詬病的案例不少,監管太緊和太鬆均會影響新股來港上市的意願,同股同權爭議亦一直未能解決。
另方面「貨源」亦吃緊,好的企業經已上得八八九九,剩下的良莠不齊。近年興起整體上市,但其實是經重新包裝後國家「賣資產」給投資者,市場氣氛熾熱時,資產價格不免被搶高,尤其一些較具質素的企業上市時變成「物以罕為貴」,即時成為超額王或凍資王;相反一些質素較平庸的企業乏人問津,形成兩極化現象。
香港金融中心具國際良好聲譽和受投資者信賴,故此內地企業向來以能在港上市為榮,但內地資本市場的成長速度驚人,香港遲早成為附庸。儘管今年新股超收,甚至忘記阿里巴巴被紐交所搶走的不快;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所受的挑戰日大,未來將主要視乎內地IPO註冊制、市場化及開放資本帳的進展,而估值之間的懸殊或成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