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五月獨「窮」憂劣幣逐良幣

港股在五月份「獨窮」,跑輸全球股市,包括休戚與共的A股。原本希望可與A股「共富貴」,但殘酷的現實往往是跟跌不跟升。

除了走勢背馳,內地股市成交金額突破二萬億元人民幣迭創新高,反觀港股每日成交超過二千億元的只有三天,同發生在本星期,周二受中港基金互認消息刺激,周四之大跌市,以及周五MSCI指數變動;然而,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誇言每日二千億元成交將成「新常態」顯然事與願違。

一廂情願的不光是李小加,大部分證券業人士本來對五月份港股均有極高憧憬,期望公募基金完成修章後大舉南下,散戶亦重拾熱情,一反「五窮月」傳統的悲觀氣氛。可是從股市表現及成交額來看,大價股未見基金蹤影,反而細價股極其活躍。

單看每日的升幅榜名單,可能有錯覺買港股賺錢來得相當容易,狂漲幾成的暴動股每日如過江之鯽,飆幾倍的亦不在少數,五月更誕生了「幾十倍之星」。然而,投資者紛紛發覺自己患了適應不良症,炒股文化進入了新層次,明星股只為貨源歸邊,禾雀亂飛只顯示港股成了無掩雞籠。神股與妖股往往是一線之隔,暴升股之後很快即出現了暴跌股,港股逐步變成了一個賭場,何喜之有?

儘管受希臘債務談判影響,美國三大指數本月均先後再創新高,美國何時加息雖與香港關係密切,但港股現時已受A股主宰,與中央政策愈見綑綁,另方面與國際金融局勢愈見疏離。港股五月份成「中外對決」的戰場,最終可能是「劣幣驅逐良幣」,土豪趕走了國際投資者。

五月高潮盡在最後一星期,中港基金互認掀起「大時代2.0」之另一番憧憬,可惜僅是曇花一現。中央逐步開放門戶的好處不能抹殺,但長遠的好處卻已提前在短期內消化,四月狂歡過後,結果是五月出現回吐。「五窮月」是心理多於實際因素,惟當估值脫離現實,任何風吹草動均可觸發大跌市、小股災。成也A股、敗也A股是港股現時的寫照,滬綜指在五月份仍漲百分之三點八,恒指則跌百分之二點五,跌幅雖微但有三分二交易日是陰燭收場,顯示高位走貨沽壓不輕。

二千億元成交或只在大升大跌的日子出現,但狂升爆跌的日子卻將更頻密地發生,港股走進大時代亦伴隨着大動盪的新常態。數年一閏的大牛市誰都不想錯過,惟又戰戰兢兢恐怕A股泡沫隨時爆破,投資者在風高浪急下只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