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費提速」成為內地電訊業「新常態」,這項由中央力推的新政,似乎未能回應消費者需求。三大電訊商的所謂「減費舉措」出台不足24小時,已被內地網民鬧爆,認為只是口號式宣傳。內地網民的批評與反應,再次引證了本港逾30年來,一直堅持的通訊業開放競爭政策,才是促進通訊科技發展與應用普及的王道。
歷史早已告知大家,「降費提速」是通訊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隨着技術提升,無論是電腦處理能力或通訊數據流量,以單位計算的操作成本會降低。以寬頻服務為例,客戶支付的寬頻服務雖然基本維持於200元或以上,但網絡速度已由早年1.5MB急增到目前的100MB甚至1000MB,「降費提速」根本是摩爾定律的必然結果。
單以表面收費來說,內地通訊服務收費似乎是較本港便宜,但從通訊開支在國民收入佔比角度分析,內地實際上仍遠較香港、台灣、日本或者歐美國家為貴,當前要以「互聯網+」促進產業升級,會造成障礙。
降低通訊收費促進科技普及,是地區或國家經濟發展必會遇到的難題,過程中有政府選擇以行政手段干預,亦有部分政府選擇以財政補貼,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成果,可惜未必能真正解決問題。以新加坡為例,在國家政策推動下雖已發展為與香港、日本齊名的國際通訊樞紐,惟其通訊服務實際成本仍較香港高。香港全球排名第三的光纖到戶率,雖然只較排名第五的新加坡高出兩名,但考慮到香港毋須公帑補貼電訊基建投資,便會明白香港電訊政策的成功。
內地電訊業由三大電訊國企負責,雖然一定程度確保行業競爭,惟對於開放內地民營資本參與通訊行業發展,始終有極大顧慮,出於政策平衡,內地在推動電訊、互聯網及廣播網絡三網合一,未見實際進展,在綁手綁腳的環境下,內地電訊業要成功發展,甚至走向國際恐非易事。
高智仁
作者:高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