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中港股市顯著做好,滬綜指突破四千點大關,恒指升穿28,000點水平,市場情緒高漲。金魚缸交投暢旺,證券行佣金收入如豬籠入水,兩地券商都紛謀增資做大孖展業務。不過,最怕貪勝不知輸,大家都只顧炒股賺錢,忘記風險管理!
眼見市場風險日增,香港證監會亦須做好監控券商風險的把關工作,並適時加強投資者教育,防患於未然。
與過去經濟進入上升周期前,股市先行上升的情況不同。今次兩地股市爆升,皆缺乏經濟向好這個基本因素支持。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增加是不爭的事實,中央要搞活股市支持企業融資及支援經濟改革,簡單講是「政策市」﹗
至於港股,香港經濟缺乏亮點,內地旅客減少下,零售及旅遊業更面臨挑戰。偏偏四月初以來市況呈大突破,資金不斷流入,為的是A股急升過後,兩地估值差價帶來炒作藉口,而繼滬港通之後,內地放寬公募基金投資港股,深港通亦有望年內啟動,成功觸發北水大舉南來。可以說,港股亦是半個「政策市」﹗
正由於政策市的特色,是人為升市,當投資者對政策方向利好股市深信不疑,認為後市必升,便設法增加資本,加大注碼,以爭取最大利潤。內地券商兩融業務的火爆場面不用多說,香港證券行客戶對孖展需求亦急增,更有指中資券商擬謀增資以壯大孖展業務搶佔市場份額。
老實講,打開門口做生意,證券行迎合客戶需求是可以理解。不過,孖展業務無論對投資者抑或證券行都意味着較高的風險,一旦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兩者利益皆極有可能受損。故無論證券行及投資者,都別被升市沖昏頭腦,證券行須加強內部監察,做好客戶風險能力評估,控制孖展成數及額度,盡可能提升風險管理水平;而投資者亦宜提高風險意識,謹記炒股無必勝!
港交所收入與港股成交掛鈎,自然可以輕輕鬆鬆地說,每日成交達兩千億元將成「新常態」,但「針無兩頭利」,股市如潮水漲退總有時,資金不會長期流入,更不會永遠停留。眼見各方參與者都雄心勃勃,放大槓桿參與股市,作為監管機構的證監會,實有責任加強監管證券行的經營情況,嚴厲執法,並加強投資者教育,特別是不少新參與香港股市的內地投資者,涉足股票孖展日子尚淺。投資者宜謹記,沒有量力而為的投資行為,與賭博無異,大賭就是從小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