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央行在一月廿二日表示將推行量化寬鬆措施,意味着歐元區內的央行將購買主權債券,並在三月九日展開,以每月500億歐元的步伐進行,直至一六年九月。長期以來,歐央行理事會的保守派成員一直反對推行量化寬鬆,直到一四年十二月消費物價指數開始錄得通縮後才表示贊成。
雖然透過推行量化寬鬆措施以避免通縮為時已晚,但若有關措施的規模及年期充足,無疑可把目前歐元區的疲弱復甦轉為暢旺的升勢,成功的關鍵取決於其構思和推行。當局的意圖是購買餘下年期為2年至30年的主權及超主權債券。然而,就如聯儲局所察見般,購買短期票據通常是一個失誤,因而需要在一一年至一二年推行延長年期的計劃(稱為「扭曲操作」)。
此外,歐央行從非銀行機構購買證券顯得重要,以確保能創造新存款,從而保證貨幣增長加快並觸發「重整組合」效應。若當局從銀行購買證券,將無法保證可創造新的貨幣供應M3(這是一一年至一三年長期再融資操作未能奏效的根本原因)。
在上述環境下,季內的最顯著發展是歐元在外匯市場的弱勢。歐元從一月兌1.21美元跌至三月中的1.05美元,並可能在四月至六月的季度跌至一算。若外國開支保持堅挺,無疑將有助提高歐元區出口商的銷售及市場佔有率,為歐元區經濟活動注入急需的動力。
然而,真正問題來自當地因素,需求不足令消費和商業開支持續疲弱、國內生產總值偏低及失業率高企。有關情況可從基本上解釋為何歐元區出現通縮。因此,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僅於一四年第三季按季增長0.2%,並於第四季增長0.3%,按年則分別處於0.8%及0.9%的疲弱水平,筆者把這個情況形容為在低位顛簸而行。
在去年每月的新聞發布會上,歐央行均發表經濟即將復甦的「真言」,最終卻成為泡影。雖然如此,當局在今年保持信心,並把一五年的經濟增長預測調高至1.5%,一六年亦上調至1.9%。大部分歐洲經濟師亦取態樂觀,彭博資訊的一五年普遍預測為1.3%,一六年為1.6%。
不管如何,個別歐元區成員國能夠展現更暢旺的經濟增長。德國在一四年第四季的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按年1.6%;西班牙的增長達2.0%,是歐元區平均值的兩倍以上;愛爾蘭錄得按年4.1%增長,着實可觀。法國錄得按年0.2%的疲弱增長,而意大利則處於負0.5%的更低水平,相對落後。歐元區失業率維持於11.4%的水平,當地的經常帳盈餘穩健,但此情況僅反映家庭、商業及政府開支低於正常水平,導致進口相當疲弱。歐元區仍面對不少尚待解決的問題。
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亦從1998年起獲委任為香港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委員會的委員。祈連活最為港人熟悉的是其「聯繫匯率之父」的稱譽,這緣於1983年他以Asian Monetary Monitor編輯的身份撰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聯匯的好處,同年港府亦決定把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依然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