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旺市可喜 交易隱患須防

踏入今年四月,港股牛氣沖天,指數持續攀升之餘成交金額更迭創新高,金管局不斷向市場注資,反映資金持續湧入香港,港股料可持續暢旺,但軟硬件交易配套等隱患也可能悄然而至,不可不防。

隨着滬港通醞釀擴大配額,深港通即將推行,內地、本地及海外資金參與度將愈來愈大,港股交投有機會再創新高,港交所亦應防患未然,及早對交易系統等各方面作出評估,否則在成交激增下出現不勝負荷,最終只會令香港的聲譽受損,投資者亦因此蒙受損失。

四月以來,港股日均成交逾二千億元,為去年日均成交的三倍,四月九日當日成交額更高達二千九百多億元,創出歷史紀錄。對於港股成交激增,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為,兩地互聯互通的「好戲」現在才開始,更預言港股成交量會愈來愈大,成為「新常態」。

滬港通去年十一月啟動以來,港股通反應一向冷淡,直至中證監放寬內地公募基金南下,才真正激活港股通的交投,並首次出現爆額的情況,在市場氣氛向好下,不僅本港資金蜂擁入市,還吸引大量外資湧入,金管局上周被迫連續五日注資。

大市交投暢旺,印花稅增加為庫房帶來進帳,港交所對收入上升樂此不疲之際,亦應及早居安思危,對結算、交易系統之承擔能力作出評估。雖然,港交所已為成交額五千億至六千億元的系統作準備,但目前港交所交易系統的處理容量,非以金額計算,而是每秒交易宗數計算,目前系統每秒可處理三萬宗買賣盤,若交易集中在極短時間進行,尤其是市況逆轉引發大量恐慌性拋售時,隨時會令交易系統不勝負荷。

上交所上周當成交額達萬億元時即「爆錶」,已揭示當地報價系統的缺陷,港交所應引以為鑑。港交所雖通過四月成交急增的考驗,但亦不能沾沾自喜,除要對自身系統處理能力不斷進行評估及擴容外,亦要加強對券商系統負荷的壓力測試,以免在成交激增下出現「塞車」,甚至買賣系統癱瘓的情況,令小投資者蒙受損失。

港股交投增加當然是好事,但若因交易系統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均會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因此,港交所無論在增加滬港通限額,抑或開通深港通之前,應先為交易系統的承擔能力作出合理測試,進而提升處理能力,絕不能鬆懈,否則只會淪為國際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