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業三月業績期剛過,港股在假期前亦發力上升,但並非因業績耀眼,而是「北水南下」之憧憬。現時港股愈來愈像A股靠政策泵水推動,企業盈利暫擱一旁,內地股瘋難免傳染至近在咫尺的香港,惟熱錢快來快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勿因貪勝而不知輸。
去年中國經濟低迷,中資股的盈利自不免受影響,據統計一半業績遜於預期,只有保險股和券商股受惠於第四季股市瘋漲。論估值,恒指預測市盈率不足十二倍,國指更不足八倍,與標指的十八倍有很大段距離,就算A股拿美股估值一對照,官媒便振振有詞「牛市仍在半山腰」;港股現在以追A股為目標,亦是在追逐一個泡沫,在半山腰是否繼續再攀須量力而為。
資金湧進蓋過基本因素是常見事,即使近年美股興旺亦是量寬的結果,但最終將還原基本步,美股今年至今因企業業績放緩變得乏力再上。不足一年前,內銀股仍被棄如敝屣,其一四年盈利增長放緩至單位數字,同時不良貸款「雙升」,但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差別的是「目光」而已。
港股業績平平無奇,能為市場帶來驚喜的僅騰訊一家,但業績好壞已是過去一年的事,最重要還看前景;在去年底展開的兩次減息和一次降準之全面放水行動,再有「一帶一路」面向世界,引發市場一陣重估潮;然而,刺激措施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卻沒有把握,首季內地經濟數據仍無起色,本地零售業已受衝擊,樓價有見頂危機,港股估值泡沫初現。
內地瘋牛吸引「股盲」,本港投資者見慣風浪,但內地股民將注意力轉移,港股因而「受惠」,惟是福是禍難料。兩地的視角歧異可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價差方面體現,香港掛牌的A股ETF出現近一成折讓;相反,內地掛牌的港股ETF則有頗高溢價,顯示此牛不同彼牛。不過,內地資金大舉南下,港股也不得不沾染點亢奮情緒。
○七年有港股直通車憧憬,一四年滬港通之前亦有無限想像,然而,港股均在先熱後冷下打回原形,如今又有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放寬提供炒作空間。當然,每次的故事都很動聽,但主題均是「水向低流」理論。當市場又炒AH折讓,將創業板捧至天高的時候,理智與衝動從來不相容;我們見過太多的例子,千禧年前的科網狂熱,滬綜指攀上六千多點再經歷多年漫漫熊途,股市向來是鐘擺於兩端,知所進退才能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