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的Apple Watch是本周科技界熱話,這隻智能錶是否熱賣,以至如何帶動產業發展,仍有待觀察。但話分兩頭,智能手錶概念絕非近年才有,作為當年先驅開發者,透過Apple Watch等新一代產品啟發,未知會否再戰「錶壇」?
智能手錶在不少人眼中,似近還遠,手錶結合智能手機應用,仍是好新鮮的事。但日本手錶巨頭精工、星辰,以及今日以G-Shock紅透半邊天的卡西歐,早於八十年代以至千禧年代初,已推出類似的產品。
以精工為例,在一九八三年推出了一款電視手錶,並於當年的占士邦電影大出風頭。緊接電視手錶這款噱頭作,精工隨後推出了一系列名為「腕上資訊系統(Wrist Information System)」的產品,這系列手錶除了報時、電話號碼及記事外,更支援微軟的「Basic」程式語言,可謂是時代先驅。但該系列產品叫價甚高,加上電腦當年仍屬新事物,其在市場反應當然唔算好。
不過,卡西歐的Data Bank系列產品,就肯定是開創了手錶作為電子周邊產品先河。由計數、電話號碼記事以至用手錶玩電子遊戲,今時今日已成為集體回憶。卡西歐及後在手錶加入電視遙控、高度計以至GPS定位等更為實際應用,便是建基於Data Bank系列而來。
至於星辰在千禧年代之初更曾與IBM合作,推出一款名為「WatchPad」的產品。這款產品配備74Mhz的ARM架構晶片及Linux作業系統,IBM甚至已想到透過藍芽功能,可實現多種互聯網甚至移動支付應用。但在互聯網仍未成熟年代,這產品最終未能真正面世。
高智仁介紹這三款產品,是希望提醒大家,在創新方面,日本在八十年以至千禧年代初亦曾執世界牛耳,只可惜這種創新能力,始終未能使日本在電子消費品市場上獲得全面主導優勢。日本在這方面的失敗經驗,非常值得今日以大國崛起自居的中國科企引以為鑑。
高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