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皆儀:內銀板塊再現吸引

近期股價走勢反覆的內銀股,似有回勇迹象,基於三項利好因素,筆者仍看好內銀股。

首先,未來有望開拓券商業務。內地重新掀起金融混業經營浪潮。過去在《證券法》以及《商業銀行法》下,銀行及券商各自有獨立業務,不得過界。

上周五中證監提及「研究向銀行發券商牌照」,未來或打破傳統營運模式。市場預料由於涉及法律法案,年內銀行獲發牌照可能性不大,惟長線成事機會高,銀行可憑藉龐大境外投行分支及客戶群,發展投行及經紀業務,交叉業務帶來的協同效應為未來盈利及股價上升誘因。

其次是,內地貨幣政策料只鬆不緊。剛公布二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升1.4%,高於市場預期,惟主因農曆新年效應,推升食物價格所致。細看生產物價指數(PPI)按年則下跌4.8%,跌幅較市場預期為大,而製造業正經歷去槓桿化,未來轉正數機會較難。

料受惠寬鬆幣策

面對PPI難以大升以及節日效應消失,未來數月CPI很有可能重返1%水平。人行實行貨幣寬鬆政策勢在必行,降準有利內銀表現,而減息雖然需在乎是「對稱」或「不對稱」,但筆者認為心理上傾向利好,事關減息周期股市大多以升市為主,氣氛帶動下內銀料可隨之而起。

還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內銀股估值可望調高。事實上,內銀股被市場人士指高增長時期已經過去,未來盈利增長只是單位數字,但內銀股現價反映本年市盈率以及市帳率分別約為5.6倍及0.9倍,估值合理甚至低估。

在行業未來有新業務發展及銀根政策轉向下,估值理應調高,如能重返過去三年平均值9.5倍及1.4倍,股價潛在升幅有兩至三成。

金英証券(香港)零售研究部副總監 李韻儀(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