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仔喪炒成風 制度缺陷為患

本港細價股近期再現癲喪,有的瘋狂向上炒,個別則上演高台跳水,暴升暴跌背後,市場人士指出不乏內地資金炒作的影子。港股沒有漲跌停板機制,不像A股以一成封頂,對炒家而言是很「美」,此種「缺陷美」若是源於監管漏洞,當局便有責任讓市場重回正軌。

細價股炒作有周期性,當一批股仔不斷炒,不時會遇到供股和配股攤薄小股東權益,股民哀莫大於心死,炒風會沉寂一段時間。不過,當股仔貨源重新歸邊,一批死了便會有另一批重生,觸發點是殼股熱潮,或更新鮮的滬深港通,巨大升幅使散戶傷口結了疤又忘了痛。然而,短線縱使獲利,笑到最後的有幾人?

內地IPO曾關閘超過一年,重開後亦只是限量審批,結果一些內地企業來港揀蟀,引發一陣殼股熱潮,殼價高達四、五億元,未賣的則炒「憧憬」,追入風險卻極高。香港有千多隻股票,大部分是市值小兼成交不多,潛在殼股多如牛毛,僅聽信傳言易墮陷阱。

內地IPO有望今年採用註冊制,殼股熱潮有機會冷卻,代之而興的是深港通步伐漸近,有業內人士力倡將深圳創業板和中小板納入其中,同時要求香港添進恒生小型股指數。近期迭創新高的深圳創業板平均市盈率超過四十倍,相對而言,香港的小型股估值僅中單位數。不過,從滬港通經驗所見,炒「折讓」隨時碰釘。

港股估值並非吸引內地資金的最重要因素,無漲跌停板機制束縛才是關鍵。另外,監管當局信賴市場之手的自動調節功能,股價若偏離基本因素,自然有投資者出手沽空,甚至研究機構蠢蠢欲動,間接產生制衡。可是細價股正因為其夠「細」而可在沽空名單中免疫,炒風更肆無忌憚。

證監會可做的工作不少,例如收緊殼股注資條例,取消創業板全配售,對異動股交易加強調查,引入漲跌停板機制等,均在可考慮之列。當然,最具爭議的是漲跌停板機制,現正進行諮詢,但首階段亦僅限於藍籌股和國企成分股,日後會否擴大至與A股制度看齊是後話。香港以自由市場為傲,但自由不代表監管寬鬆。

股仔瘋炒意味大價股不濟,投資變了投機,當禾雀亂飛,預示市況正走向極端。投資者並非不知風險,只是受貪念主導,向上炒升十倍固然瘋狂,向下插九成亦多人撈底。財技層出不窮,買細價股難以知己知彼,如不熟悉便請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