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經濟忌浮誇 穩增長須求質

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百分之七,早前有關的猜測亦隨之揭謎,剩下的問題是能否達標,倘勉力為之,即使完成任務,未來恐怕會付出沉重代價。

中國GDP雙位數增長的年代已成過去,須接受一年低於一年的現實,但這亦是中國走向發達國家的過程,並須由浮誇走向務實。中國GDP要「保七」,目的相信並非為了顏面,李克強總理亦強調是為了保就業,最終是怕社會動亂。中國工業正逐步淡出,須依靠服務業填補的空缺,任務可能愈來愈艱巨。

做經濟預測何妨保守一些,超標總比不達標感覺良好。事實上,不少專家對中國今年的GDP預測均低於七水平,官方指標卻連續兩年超出市場預期,像去年將目標定為百分之七點五,雖然只是差一點落空,惟年底密集批出基建工程,鐵路投資加碼又加碼,最後更要一刀切減息,寬鬆博得掌聲亦容易上癮,後遺症卻將在日後浮現,今年恐有重蹈覆轍之虞。

中國今年經貿增長目標僅百分之六,落後於GDP,原因在於進口商品價格大跌多於出口呆滯,任務只能寄望於消費和投資其餘兩頭馬車。消費受打貪拖累,更有通縮的風險,政府的刺激經濟武器始終只有貨幣和基建兩樣,到頭來又是離不開依賴症。然而,減息和降準的成效開始受質疑,像其他國家一樣,流動性僅向着股市。

催谷經濟重任無可避免又將落在基建身上,工作會議再提出今年鐵路投資不少於去年,但鐵路亦不可無止境的興建,很快就會達到飽和點。國內建材產能過剩加上重複建設,被迫大膽提出「走出去」,可是人家大門是否開啟則是一廂情願,你花錢投資自然無任歡迎,但想拿到好處則隨時碰壁,搞不好反而成為「國際提款機」。

工作報告照例送上一大堆扶持行業,惟全部都是舊調重彈,像鐵路、互聯網、環保、海洋戰略……其實只為板塊炒作提供題材。口說扶持容易,最重要是做好規劃,哪個行業被列為重點就惹來一窩蜂的趕吃「國策補貼宴」,對經濟成長只會造成扭曲。

中國今後的GDP增速可能將被印度迎頭趕上,但追求質素比盲目追求數字更具意義,中國將來難免退而求「保六」再「保五」,像下樓梯般逐級降須考平衡功夫,降得太快怕社會承受不了。中國需要「綠色GDP」,「不再唯GDP主義」,惟在改革十字路口上要保持定力,才不致走回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