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證券市場開放速度不斷加快,當中新股「註冊制」改革傳最快五月一日實施,市場認為對本港新股市場最具威脅,因日後審批期短至三個月,部分原計劃來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打退堂鼓」,有意轉投更熾熱及更高市盈率的A股市場。有律師行更估計,往海外註冊後來港申請上市的內地企業,或會較過去減少約一成。
所謂「註冊制」,是內地新股審批權由中證監轉移至滬深交易所,中證監只會負責為上市公司註冊,審批程序近似本港的體制。上交所消息透露,交易所將新設獨立部門審核新股申請,同時成立類似本港上市委員會負責上市聆訊,滬深交所各自審核,上市標準滬深兩地不盡相同,企業可自行選擇在那一個交易所上市。
內地傳媒報道,新股「註冊制」改革,或在「兩會」後展開,最快五月一日實施,現時中證監已經受理但未上市的企業超過六百家,將會逐步交予滬深交易所接手。
有本港中資投行董事透露,有數家過去兩年由上海總部轉介擬來港上市的內地民企,現表示要觀察「註冊制」實施情況,有意放棄來港上市。
一家投行企業融資部董事總經理透露,中證監將於四月一日停止接收上市材料,又指過去內地企業向中證監申請上市,最快一年,普通情況長達二至三年,所以不少往海外註冊成立離岸公司,再來港申請上市,現在向滬深交易所了解後,交易所揚言以「註冊制」在A股申請至掛牌,最短只需三個月,一般情況半年便可進行上市聆訊。
他又關注到,「註冊制」影響部分優質民企回歸A股的同時,部分「高風險」民企會繼續選擇來港,會加大本港新股風險。本港確有需要開放「同股不同權」限制,以吸引更多大型內企來港融資。
專門擔任上市公司及承銷商律師的君合律師事務所,其合夥人王小軍表示,過去處理眾多國企改制、民企重組、境內外私募及其他證券交易,他認為大型國企及民企目前續會選擇香港作為上市地,以此融資平台吸納國際資金進行發展及海外併購,但主要資產及業務在內地,且毋須作境外發展的公司,特別是民企,則很可能會回歸A股。
他個人估計,海外註冊後來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數目,可能會減少約一成。
•五月起不再受理新股上市申請
•取消發審委、重組委等部門
•只負責證券註冊
•對交易所審核保留否決權及監管
•五月起接收上市審批權
•設立類似本港上市科部門,負責接收上市申請材料及初步審核
•設立類似本港上市委員會,由交易所高層及市場專業人士組成,專責上市聆訊
•股票再融資毋須審核,由上市公司自主決定
資料來源:綜合中證監及市場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