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質素成疑 加強監管莫遲

去年香港新股市場表現出色,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第二大IPO市場,但新股質素參差,上市後負面消息不斷,新股市場重量不重質,一直是市場垢病所在,港交所及監管部門更被指對投資者缺乏適當保障。

新股市場要保持增長動力,就必須改善市場質素,一些不適合上市的公司應拒諸門外,否則長此下去只會損害本港的金融中心形象,港交所與證監更應做好新股審批把關工作,杜絕「不夠秤」的公司上市。

回顧去年本港新股市場表現波動,整體新股的集資額仍超過二千二百億元,新公司上市數目達一百五十一家,但只有七家新股集資逾百億元,佔新股集資額逾五成,大部分新股都屬於中小型股份,集資額可能低至一億至二億元,公司的質素備受關注。

新股市場表面興旺,但事實上卻是外強中乾,隱藏不少問題,其中包括排隊發盈警;股價大幅低於上市招股價水平;個別公司上市後不足一個月發盈警,卻辯稱已在招股文件中作出披露,投資者是否注意,則是貴客自理,與人無尤;亦有個別公司突然轉換管理層以及管理層失蹤事件,都凸顯港交所在審批上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漏洞。

近年來散戶投資新股的態度,已由積極轉趨消極,部分質素欠佳的新股更面對市場冷淡對待,但仍有不少極小型公司雖然規模欠佳,營運及財務表現並不穩定,集資金額之低無助於業務發展,卻只求符合上市的最低要求,便踴躍將公司上市,最終結果是問題公司叢生。

本港新股質素每況愈下甚至大幅惡化,是否達到上市的基本要求亦是疑問,個別公司上市目的令人懷疑,表面上是上市集資,但實情卻是玩弄財技,完全漠視投資者的利益,大股東上市最終目的被質疑是賣殼套現,監管機關對這些市場不合理行為,可說是責無旁貸卻無法可施,加深投資者利益面對進一步受損的憂慮。

港交所當務之急是提升上市公司質素,對於增加公司上市費,以及提高上市門檻及市值要求,都是值得考慮。此外,監管機構亦應積極查找不足,有關新股的審批及監管條例是否存在一些灰色地帶,並進一步強化新股市場機制,這樣才能長遠保持競爭力。至於增加上市條例的彈性,對吸引有實力的海外公司來港上市大有幫助,監管機構首要工作是加強新股的把關,令本港成為質量兼備的新股上市最佳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