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開車」一個半月,令市場「大失所望」,單看港股通至今只用了不足總額度半成,A股在二○一四年更「牛霸」全球盛況下,市場人士拋出十大滬港通「開慢車」原因。據了解,對沖基金等短線炒家因無得玩「即日鮮」,加上A股近日炒市唔炒股下,對沖基金寧願炒A股ETF或新加坡的A股期指,令滬港通在這輪A股狂升中反無用武之地。
滬港通自去年十一月十七日開通至今,交投淡靜從無「旺場」情況,僅首日北向交投滿額外,其餘均「有錢淨」。按照滬股通總額度三千億元(人民幣‧下同)、每日額度130億元的安排,假設額度「日日爆」,只要約23個交易日就用盡所有額度。如今約一個半月已經過去,在A股近日狂炒中資金融股及券商股下,滬股通卻只用了不足四分之一總額度,港股通的用量更不足半成,表現令市場失望。
滬港通機制缺陷是基金及散戶投資者卻步的一大主因。加上基金大戶有多個渠道投資A股,滬股通並非獨門生意,基金大戶早透過其他渠道投資A股,包括A股ETF等。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對沖基金不願意透過滬股通參與近期A股「狂牛」炒賣熱潮,主要是因為用滬股通投資A股不可以即日沽貨(即俗稱即日鮮),假如買貨後下午「冧市」,基金經理可謂「不能夠做任何嘢」!
黃國英續指,近期A股是炒市不炒股,加上A股市場有漲、跌一成停牌機制,亦令對沖基金不願意要透過滬股通買賣A股個股,對沖基金現時是利用本港上市A股ETF、或新加坡的A股期指合約去炒賣A股。隨着A股近期大漲,A股估值過高,許多H股已較其A股有大幅折讓,亦是對沖基金寧願轉投H股,亦是滬股通冷清的原因之一。
中資券商亦指,滬港通「開慢車」原因之一,是海外投資者對A股缺乏認識,而A股走向大多由消息主導,對本港散戶來說猶如隔山買牛;滬港通在長假期安排、代名持股制度及沽貨前要預先搬貨至證券行等要求都招人詬病,亦令基金大戶卻步。
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公會已向基金業界進行對滬港通意見的調查,正在梳理資料,期望最快於本月發表結果,而初步從基金經理了解到,其實他們對滬港通並非無興趣,儘管A股估值已經瘋狂炒高,基金經理亦非短線考慮,從環球經濟中長線配置A股已是大勢所趨。
她稱,滬港通使用率低,主要是多個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在代名持股安排方面。她稱,在國際上的慣常做法,基金無論投資任何市場,股票都需要通過基金的子帳戶持有,確保股票記認;但滬港通制度下,所有投資者的股票被放入一個大池(pool),與國際慣例背馳,所以整個託管流程仍有待釐清。
申銀萬國(香港)副總經理白又戈認為,內地宏觀因素經濟增長有放緩迹象,令部分海外機構投資者對投資A股相對審慎,即使QFII投資近期佔A股市場的比例亦在收縮。自滬港通通車後,三隻主要A股ETF至今已走資超過430億元。而滬港通交易的假期安排亦有異議,所以該行基金仍使用RQFII買賣A股。
另外,針對滬港通制度缺陷,港交所(00388)已計劃逐步改善,包括預計於今個月測試A股沽空功能,至於針對沽貨前預先搬貨的難題,港交所已表示,擬於今年三月推出前端監控功能加以補救。
1.兩地長假期、買賣沽空及漲跌停板機制有很大差異
2.對沖基金買賣A股融資成本高
3.A股近期是炒市不炒股,基金毋須透過滬股通直接買個股
4.機構投資者認為,現時A股估值太高
5.滬股通投資者在沽貨前要預先搬貨至證券行,基金不願冒被捉手影的風險
6.代名人安排有待釐清
7.權益披露方面有待釐清
8.內地散戶投資港股50萬元人民幣門檻太高,本港散戶唔熟悉A股市場運作
9.有其他渠道可買賣或追蹤A股走勢,如A股ETF、RQFII基金及內險股
10.A股由消息主導市場,本港散戶隔山買牛令投資者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