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A股須保「牛」 來年仍看好

筆者在上周出席了一個投資辯論會,辯題是「牛熊之爭,現在是機遇、還是奔向爆破?」股市原則上是經濟的寒暑表,走前實質經濟半年到一年,因此經濟基礎及預期對股市有着直接的關連。

如何看一五年內地的經濟?人民銀行研究局近日公布了一份工作報告,內容提到明年經濟增長率將降至7.1%,而內地房地產投資將繼續放緩。曾有分析指出,房產投資增長速度每下降5個百分點,內地經濟增長亦會下調0.6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國社科院也發表了《經濟藍皮書:一五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當中提到一五年內地證券市場出現緩慢牛市的機會較大,而目前市場正站在牛市邊緣。言下之意,目前非牛市也非熊市。

為保牛市不要夭折,國家也開始為「狂牛」降溫,首先嘗試從股市槓桿的問題上,降低過高的融資風險,不單只透過媒體上發聲,中證監也將抽查各券商融資業務是否存在違規。

香港投資者該如何應對如此形勢?昨日滬綜指低開震盪調整,一度下滑至2,890點。惟接近收市時,受券商、銀行、煤炭、白酒及鋼鐵等權重板塊回升刺激,滬綜掉頭回升,深圳創業板更再創歷史新高。

內地經濟進入「三期」

故此,投資者在部署上,需要面對一個震盪的A股,在防守的角度去看,A股ETF看似是較為審慎的選擇,其次就是與股市較為相關的金融類股份。內銀目前估值較低,利率市場化以及存款保險制度將會成為市場未來關注的重點,大型銀行的表現未必勝過中小型銀行。

A股市場表現強化了內險股的投資收益,而股市成交暴升亦將刺激內地券商的融資業務,儘管內地目前正加強監管,在目前A股的氣氛下,長線發展應該不會是一個難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市場觀望貨幣政策走向,以及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無可否認,內地經濟運作正進入增長速度轉慢的適應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以及應對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在這「三期」齊下,各種矛盾和問題縱橫交錯地出現,必須以新方式及調結構作為整體目標,推動創新發展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帶動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作為最基本的措施。建立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經濟發展態勢,真正形成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常態」。

近日總理李克強出訪哈薩克、塞爾維亞及泰國,對近期熱議的「一帶一路」或有帶動作用,而影響範圍可能不再局限在APEC參與過,中亞、中東歐、甚至是東南亞也將成為中國基建概念的伸延市場,基建概念是一五年的重頭戲之一。

A股近期的表現看似與經濟基本面脫節,不過,實際上是預先反映明年的政策走勢,儘管波動在所難免,但是估計A股市場來年依然理想。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