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存款保險制度傳將於明年一月份瓜熟蒂落,經過長年累月的討論,存保制的作用受各方肯定,儘管不排除伴隨一些副作用,但在避免系統性風險和促進金融穩定的同時,並象徵為銀行改革揭開序幕,亦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打下基礎,民營銀行的發展可望提速。
對存戶而言,存保制推出與否可能只是政府包底或保險買單的分野,但更大的意義是利率市場化緊接而來,將是銀行業未來的最大變化。
中國經濟的長年死結是融資難,近年各類理財產品百花齊放,存款嚴重流失,間接推高利息成本。由於存保制不包括理財產品,有利資金回流銀行體系;銀行雖然要付出保費,但存戶信心增強後,利息成本有機會降低。存保制雖有其他國家的經驗可參考,但各界意見紛紜,有的認為存戶會對中小型銀行較放心,相反意見則認為五十萬元人民幣大存戶可能搬家到大銀行,兩派意見將造成中小型銀行會否提高利率吸客的兩種後果。
實際情況如何,相信要待存保制正式實施才可分曉,但存保制的用意是提高金融穩定,大風險可除惟小風險不可免。小型銀行或因有保險買單而進行高風險投資博取高回報,監管當局可能需要有其他措施配合來防範道德風險,而銀行的透明度仍處於低下水平;存保制及利率市場化在中國均是嶄新事物,創新總要付出一定代價。
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但本港居民存放在內地銀行做定期的資金定然不少,近年香港銀行亦提高人民幣定存息率吸客,短息甚至更高,惟中長息仍以內地較勝。香港銀行的優勢是有五十萬港元存保制,但若內地未來與香港看齊,人民幣存款爭奪戰或升級,最終得益的是存戶。
內地存保制已醞釀二十一年,一直只聞樓梯響,但今日的改革決心亦不可同日而語。在風調雨順的日子,銀行破產的機率很小,就算萬一發生也預計有政府包底,但雷曼掀起的金融海嘯證實任何銀行均有機會倒下來,信心一下子可崩潰,中國的地方債和房地產各類債務危機四伏,金融市場的信心虛有其表,推存保制此其時也。
存保制後果難料,但資源重新分配將不可避免,國有銀行的壟斷打破後,可以預見銀行業存貸利率標準化的千篇一律格局亦會隨之消失。昨日內銀股全線做好,惟未來的現實情況將是銀行細分成不同客戶群,並會優勝劣汰,經營不善的甚至會破產,存保制將吹響改革的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