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直銷銀行活用互網

今天是「光棍節」——互聯網電子商貿的重要日子。講到互聯網,周末獲邀往深圳「南山博士論壇」以互聯網投資為題發言,月底分別主持第二屆國際「互聯網金融創新CEO峰會」小組討論及為「香港證券業協會」主講「互聯網金融與金融業命運」。

阿里啟發 內銀跟風

我們已身處移動互聯網年代,生活的每個環節皆與這個第四產業息息相關。通過網上呼籲不滿人士上街,多少個國家政權被推翻;不受專業操守束縛的片面或虛假訊息或惡搞,隨時可由網絡高速散播;網絡欺凌導致無數未審先判案例,受害人難以抗辯而含冤莫白。回到金融範疇,互聯網拓展更是一日千里,「直銷銀行」在不知不覺間湧現,對金融界帶來新一輪發展啟示。

去年中,阿里巴巴啟動了以非金融機構身份銷售理財產品,迅即升格為金融界老大,擁有客群超越四大銀行活躍客戶總數。內地紛紛拓展「直銷銀行」(Direct Banking)作還擊,從無到有,十多家城商銀行包括民生、北京、浦發、興業、平安、包商、南京、重慶、上海銀行等如雨後春筍般推出服務。

「直銷銀行」有別於實體銀行,主要在於其溝通模式,客戶不用親臨銀行,以電話、直駁專線、SMS訊息、電郵等新一代通訊工具提供銀行服務。

「直銷銀行」的發展見於香港二○○一年利率協議取消時,「豐明銀行」便是首家不用支行來主導業務的本地銀行。美國在八十年代利率市場化後,「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於九五年提供服務,包括以電子方式開出支票和支付帳單,於線上銷售較高利率的基金等。

服務不受時空制約

為挽救內地罕見的歷史性存款下跌,初期推出的直銷銀行主打基金銷售以吸納資金。借取阿里「餘額寶」通過互聯網銷售的經驗,直銷銀行發揮便利、海量、優惠等概念。

互聯網渠道具有無數特點,包括用家多屬30歲以內的青年、以下班時間為主、廣泛滲透至三四線城市等。據此可採用細額、簡單、彈性等策略,重新修訂基金單位、買賣和交收時間等條款,繞過了存款利率限制,避免人工和租金成本,吸引為數巨大的「海量」客群。

由此可見,「直銷銀行」並非指香港現時令人厭煩的電話直銷(它不管客戶是否在港時區或工作);相反,它從廣大客戶所需作考慮,依託於互聯網,交由客戶按本身時間合適性和需要性,主動地不受時空制約而提出交易。

金融業的改變,可從市值排位略窺全豹,前列銀行的影子不見了,取而代之包括大量互聯網類別。互聯網的「金融脫媒」效應及帶來的「扁平世界」,迫使中介體內銀多番嘗試和創新,以配合互聯網年代。

陳鳳翔博士

具三十年經驗的資深銀行家,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及MBA課程助理主任、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教育局資歷架構的銀行業培訓諮詢委員,分別於英國和香港取得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及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