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反對中國量寬

十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較九月份衰退0.3個百分點,是5個月來新低,中小企業PMI表現疲弱,經營較為困難;加上第三季度GDP增長只有7.3%,以及外部市場震盪,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大。因此,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該採取經濟刺激,貨幣政策該重大調整,全面降準降息。

面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只有貨幣政策全面寬鬆一條路嗎?明知這是死胡同,為何不開闢新路?當前中國是否要讓貨幣政策重大轉向,還得具體分析。

經濟減速非壞事

市場預測央行貨幣政策將全面逆轉,全面降準降息,是建立在完全的新古典經濟學的假定上,即市場價格機制能夠有效運行,增加貨幣供給就能刺激企業投資及個人消費,推動經濟增長。但實際上,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市場有效性也可能失敗,何況中國這個不成熟的市場呢?

中國的市場價格機制與成熟市場相比差很遠,增加貨幣供給是否能讓這些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是相當不確定。當前中小企業及弱勢行業的融資難融資貴,並非市場流動性不足,而是價格機制不成熟所致。如果不能深化利率市場化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信貸擴張再過度,能否對實體經濟起到較大刺激作用是相當令人質疑的。

從當前經濟情況來看,出現了新常態,市場環境與○八年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的高速增長已在向中速及低速增長轉變。事實上,經濟增長下行只是與中國自己縱向相比增速放緩,與其他國家相比仍然處於較高增長速度上,這種放緩了的經濟增長速度並非不好,更不是經濟衰退。當前經濟增長放緩最主要原因是住房市場周期性調整,影響經濟增長是必然。

猛增信貸添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採取全面量寬的貨幣政策,是沒必要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反之,如果又採用○八年那樣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幅降準降息,不僅會中止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也會讓大量住房投機者湧入市場,再次把住房市場泡沫吹大。短期內可能讓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放緩,中長期則增加經濟體系的風險,尤其是金融體系風險。因此,全面降準降息是沒必要的。

從中國金融市場的信貸供求關係及社會融資規模來看,中國與美國和日本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是廣義貨幣還是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速度,遠高於GDP加CPI的增長速度,表明貨幣供應處於嚴重過度擴張,卻沒有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在金融體系內迴圈或流入房地產推高資產價格。

中國目前並非要通過經濟過度擴張的信貸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而是經濟新常態下防範可能面臨的系統性風險。任何過度信用擴張都是系統性風險的根源。如果貨幣政策逆周期操作回歸,進入過度擴張期,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概率也會增加。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