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前大班功過難抵

渣打行政總裁熱門人選之一的龐約翰,在滙豐任職超過四十年,其於一九九八年接替浦偉士出任滙控(00005)主席時,適逢亞洲金融風暴席捲香港,百廢待興。

極速躋身國際大行

龐約翰任職七年間,滙控由區域性銀行一舉躋身國際金融集團之列,並將市值翻了一番。然而其積極的併購策略及有別於傳統,被詬病為○八金融海嘯後,滙控撥備龐大但資本薄弱的禍根所在。

一八六五年在港成立的滙豐,九七回歸前遷冊倫敦。龐約翰於九八年接棒後,對內提出「管理為增值」方針,冀五年內將股東回報翻一番;對外積極拓展歐美市場及招攬企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人才。

購HI中伏 世紀供股

在龐約翰的領導之下,滙控先後收購美國RNYC銀行、法國CFF銀行、土耳其Demirbank、百慕達銀行等。二○○二年,滙控以140億美元天價收購美國Household(滙豐融資前身,現簡稱HI),但由於其四分之一的貸款來自美國次貸市場,令滙控在○七至○八年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中難以獨善其身,更令「大笨象」不得不向股東伸手,進行世紀供股集資。

龐約翰的做法不僅令外界議論紛紛,就連一班「滙豐人」都難以苟同。接替龐約翰的葛霖在公布供股決定時感嘆:「但願從來沒有收購過滙融。」

滙豐銀行前副總經理劉智傑亦曾開名指摘龐約翰「累死滙控」,令這間老牌英式銀行的文化變成一切以賺錢為先的美式文化。而滙豐銀行前主席艾爾敦也認為,滙控錯就錯在沒有將傳統管理文化融入滙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