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嫻談:日本加碼量寬賭多鋪

日本央行意外地放水,日圓急瀉,兌港元跌穿七算,令即將前往日本的小妹驚喜不已。

事實上,日本央行上周五出乎意料地加推量寬,計劃每年購買80萬億日圓(折合約7,200億美元)日本國債,較當前的70萬億日圓增加10萬億日圓,同時把每年購買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規模擴大兩倍至3萬億日圓。此輪QE(量化寬鬆)無論在規模上,還是時機上,都教市場相當意外。

事實上,量化寬鬆政策由日本央行於二○○一年開創,再由美國聯儲局於金融海嘯後發揚光大。量化寬鬆是一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即是在基準利率降至零或接近零水平後,央行透過購買中長年期國債或其他金融資產,增加貨幣供應,從而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流動性,以達致壓低市場資金成本,間接鼓勵投資及消費,與此同時,貨幣貶值將刺激出口,以達致刺激經濟的作用。

量寬成敗的其中一個關鍵為資金需由銀行體系傳導致實體經濟。可惜,日本多次採用QE皆成效不彰。日本在○一年首推QE,當時正值樓市崩潰,銀行的壞帳飆升,不良貸款率高企,限制其借貸意欲及能力。在銀行惜貸下,資金最終滯留於銀行體系。

信貸需求影響QE成效

及至二○一三年,日本再祭出QE政策,當時央行預計在一四年底將基礎貨幣增加至270萬億日圓(折合約2.8萬億美元)。此輪量寬成效參差,截至今年六月,日本名義GDP實現連續5個季度按年增長,但考慮日圓貶值及物價變動因素,日圓(兌美元)自QE後累計貶值約兩成,通脹亦自低位回升,名義GDP自然有上升壓力。如以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衡量,日本經濟於今年第二季才轉為正增長。

日本推行QE成效只屬一般,小妹相信或與本土信貸需求有關,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除了受資金成本影響外,還受外圍經濟、企業投資意欲、消費者信心等因素影響。日本於四月份調高銷售稅後,在實際薪金升勢未能追上通脹下,將居民消費力受損,一度打擊當地消費。好不容易經過多月的消化,銷售數據漸見起色,但政府有意明年再加銷售稅,由目前的8%增至10%,恐不利內需復甦。

再者,日本各汽車巨頭在金融海嘯後已將部分生產基地轉移至海外,有關影響逐漸浮現,加上日本電子的競爭力下降,及中國、歐洲等經濟復甦步伐緩慢,亦使日圓貶值下,日本出口見不到持續大幅改善。

在上一輪量寬成效還需時觀察時,首相安倍已迫不及待主導新一輪量寬QQE以提振經濟。對於安倍是次大膽用藥,市場褒貶不一,對經濟的成效有待觀察,但對股市的短期刺激作用卻是可肯定的。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 李惠嫻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