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碼量寬 經濟恐墮深淵

美國量化寬鬆(QE)剛結束,日本央行急不及待擴大其量寬規模,但此決議在央行內部引起很大分歧,僅以五比四票數通過。當「安倍經濟學」疲態畢露,日本選擇加大劑量,企圖孤注一擲,惟可能將經濟推至危險深淵。

日本實施量寬經已一年多,當時包裝成「質量寬」(QQE),強調有質有量,結果似乎是單靠「量」,刺激效用短暫,今次重整旗鼓,但多次失敗已難令市場再存信心。任何政策都有一段亢奮期,最快見效的見諸匯價和股市上,可惜經濟很快打回原形,惟有不斷加碼飲鴆止渴。

央行今次大膽加碼,很大程度基於國際油價的跌勢,除能源成本的壓力減輕之外,亦憂慮通脹將進一步放緩。靠日圓貶值帶動出口和通脹是如意算盤,但與外圍形勢密不可分,當歐美中等經濟體均面對通縮威脅,且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跌勢未止,日本的QQE或事倍功半。而且南韓對日本壓低日圓匯價早存不滿,隨時打起國際貨幣戰來。

安倍期望重啟核電和鼓勵女性重投職場以提振經濟,受到的阻力較預期大,上任的蜜月期已過,內閣不時傳出醜聞,被迫兵行險着。惟QQE加碼可能只是換湯不換藥,增加購買公債、股票和地產規模,以圖製造財富效應。不過,任何QE總是第一次威力最大,日圓去年暴跌引發一窩蜂效應,但絢爛很快歸於平淡,慎防再而衰、三而竭。

日本是QE鼻祖,眼見美國QE功成身退,亦想學人用「不設限」方式來打一場心理戰,但日本經濟失利成因複雜,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的結構性問題非朝夕可改。美國肆無忌憚開印鈔機,全因美債始終是全球最安全和流動性最高的資產,中國巨額外匯儲備便不離不棄,但日本只是倚靠國內央行、企業和投資者不計回報的奉獻。

日央行讓資產負債表不斷膨脹,最大的危機仍是日債崩潰,日本債務和財赤佔GDP比是發達國家當中最高者,收益率卻明顯不及歐債和美債,拿愛國心作賭注有極大冒險成分。

就算通脹百分之二的目標可達,亦可能得不償失,因為近乎零利率的國債變得雞肋還不如,結果不外乎一是政府願意付更高融資成本,二是投資者尋找國外較高回報投資,任何一個選擇均有嚴重後遺症。日本迷失二十年全因當年任由泡沫膨脹,至今仍苦無頭緒,希望透過QQE產生資產泡沫來治愈,恐用錯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