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跨境退保大商機

今年有幸擔任首屆「香港保險業大獎2014」的評判,看到無論香港或內地的保險業皆在蓬勃發展。適值本港發生改革要求的運動,因此對不同的改革也帶出了一點感想。

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市場化改革於各範疇急速地推進,除了利率和匯率兩大金融元素外,銀行、證券、保險和各金融板塊皆逐步演變,朝着國際水平進發。

下周將往上海分享香港保險業的情況,協助當地保險公司探討業務發展。國務院早前公布了保險新「國十條」,即《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為保險業帶來極大振奮,業界磨拳擦掌迎接新機遇。

在市場份額方面,計劃至二○二○年的未來十多年間,對GDP的「保險滲透率」約有四成增長(從3.5%增至5.0%),人均保費更不止翻一番(從1,500元人民幣增至3,500元人民幣);在業務種類方面,對基本養老、醫療保險作了補充,提出新領域和新藍圖。

新「國十條」鼓勵創新

隨着平均壽命延長(男:內地74歲/香港80.9歲)(女:內地77歲/香港86.6歲),以及出生率下降的影響,老人退休保障成為社會重大議題。尤其在中國,過往高度依賴政府的福利制度,現隨國際習慣逐漸交回社會來分擔。

按世界銀行二○○○年公布的標準,保障老人分為五大支柱:零支柱:非供款性的政府最低津貼,如長者綜援;一支柱:強制性政府供款退休計劃;二支柱:強制性私人/職業供款計劃,如MPF;三支柱:自願性私人供款計劃;四支柱:社會和家庭間的支援,如醫療、居屋、自置居所、逆向按揭。當中的醫療和養老保險更是這次保險新「國十條」所鼓勵的重要創新項目,通過保險概念讓個人和社會分擔責任。

香港保險業具優勢

對於老人保障安排,香港擁有多年發展經驗,包括居屋制度、綜援、生果金,以及各類型的醫療和危疾保險、人壽和年金保險、強制性公積金等。

香港的保險產品較內地有着多項優勢,包括投保年齡和金額不設限制、保費和回報率吸引、嚴重疾病保障範圍廣闊、「保險理賠」清晰和簡易、「責任免除條款」豁免客戶兩年後的責任等。所以香港的保險客戶中,不少是內地的個人遊旅客。二○一三年出售的新保單,內地客戶佔比達16%,並且持續增長。

此外,香港的老人保障中更設有逆向「安老按揭」及相關保險,讓五十五歲或以上長者可以把居所作按揭,除了繼續安住該物業外,更可每月取得「年金」作生活所需。對於沒有兒女,或具強獨立性兒女的長者來說,是另一理想退休保障。

然而,目前絕大部份的保障並非採用人民幣來投保,香港如能作相對配合,將可吸引更多內地客戶,新「國十條」帶來的循序漸進改革,亦同時為港帶來更多商機。

陳鳳翔

具三十年經驗的資深銀行家,現為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客座教授、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教育局資歷架構的銀行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他分別於英國和香港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及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