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通脹倘惡化 QE4非妄想

世界主要經濟體包括歐元區、中國及日本,經濟增長正顯著放緩甚至瀕臨衰退,通脹亦同步下行。在環球金融互相牽引下,原本最有條件結束量化寬鬆政策並擇日加息的美國,看來也要重新思考,擔心低通脹甚至通縮有傳染性,變成「誰加息誰先死」,不但加息會延遲,甚至掉頭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QE4)也非不可能。

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威廉斯明年接莊,將擁有貨幣政策投票權,他最近仍然認同市場對聯儲局的加息預測基本準確,似乎對美國經濟頗有信心。不過,他同時提出,如果通脹無迹象能重返百分之二的目標,反而持續地下降,便要認真考慮開展新一輪購買資產計劃。這番說話,比聯儲局副主席費希爾早前說可能因應歐洲經濟表現減慢收水步伐,明顯更進一步,並且與通脹緊密掛鈎。

環球通脹下行的走勢的確愈見明顯。德國這歐元區最大經濟體,昨天公布的九月份通脹終值只得百分之零點八;中國同日公布的九月份通脹亦降至百分之一點六,生產物價收縮幅度更是惡化。這現象反映幾年來的刺激措施淡出後,經濟隨之露出本來面目,需求不振令通脹持續下行,預期還會透過匯率及貿易途徑擴散開去。

由於美國經濟表現較佳及加息預期強烈,美元變成強勢貨幣,其實有利有弊,因為強勢貨幣會壓抑進口物價抵銷通脹,難怪自美元在年中轉強以來,美國核心通脹便逐月放緩。在極端情況下,貨幣太強甚至會引致通縮,瑞士是現成例子,瑞郎兌歐元長期逞強,早已陷入長期通縮。因此,上述的聯儲行長說不排除開展QE4,並非無的放矢。

近日國際油價插水,肯定加深美國財金官員對通脹下行的憂慮。石油等商品價格疲弱,會拖低美國的進口價格,雖然民眾省下的金錢,理論上可用於其他消費,帶來漲價壓力,但實際能否互相抵銷,並無保證。而且商品冧價,除了環球經濟差壓抑了需求之外,因應美國收水而提早散水也有關係,相信已警醒了美國財金官員,警惕資產泡沫收縮所產生的通縮壓力。

當前美國潛在風險最大的資產並非股市,而是債市,一旦走資令債息抽升,對通脹更是雙重壓抑。所以評估美國何時加息,已不能只看當地經濟數據,還要多着眼於環球通脹會否過低,屆時不但加息免問,重啟量寬製造通脹亦肯定在考慮之列,畢竟聯儲局對QE的立場一向是可加可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