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八月公布,第二季電子商貿佔整體零售銷售比重升至6.4%,交易額突破750億美元。比率雖不算高,但無可否認,逛商場購物人流持續下降,方便舒適的網購已為美國人的消費習慣帶來翻天覆地變化,對傳統零售商帶來嚴重威脅,迫使業界紛紛推出網上銷售渠道搶客,及縮減門市規模。
要把網購發揮到極致,就要數始祖兼「一哥」亞馬遜。為拓展網購和蒐集用戶購物資料,六月中「踩過界」推自家智能手機。研究機構Kantar Retail料,亞馬遜四年後可坐上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的寶座。
不過,過度投資拖累下,亞馬遜第二季縱使收入增長23%,卻虧損1.26億美元,較市場預期多逾倍,連蝕兩季,除息、稅、折舊和攤銷前盈利(EBITDA)毛利率僅5.7%,主要受累物流、智能手機等龐大投資。同樣靠網購起家、已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團,期內純利則按年勁升近2倍至19.9億美元,EBITDA毛利率更高達54%,跟亞馬遜可謂天壤之別。
英國《經濟學人》曾分析,亞馬遜不斷投資新業務,甚至以負毛利率經營,志在為業務築起高牆,迫使競爭者知難而退,待沒有企業能夠「挑機」後才加價。多年來股東對行政總裁貝索斯這種「遠見」非常受落,耐心等待回報,因此亞馬遜預測市盈率高達3,813倍,冠絕標指五百隻成分股。
連鎖電器店百思買(Best Buy)第二季純利倒退較預期少,正受惠網上銷售增長抵銷人流量下滑及同店銷售按年跌2%的影響。另外,全美第二大百貨公司梅西百貨(Macy's),不僅讓一半以上門市同時處理網上訂單,務求把門市和倉庫結合起來,節省成本,還推出應用程式(App)提升顧客的門市購物體驗。
面對消費者愈來愈少到門市,商戶各出奇謀,其中服裝零售商Express積極宣傳,又於假日推行大減價,但犧牲毛利率和盈利前景;百貨公司Sears、服裝品牌Gap、家居裝修產品零售商家得寶等,過去數年皆關掉過百家分店,加碼投資網上銷售渠道。
跨國顧問機構Accenture零售部門執行董事斯卡夫認為,商戶必須同步發展網上及門市業務,兩者不可或缺。業界相信,跑贏同業應有全面銷售渠道,即透過數據知道顧客所需,然後順暢地處理交易。Accenture調查顯示,「先上網後購物」與「先逛街後網購」的受訪者比率均超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