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世界銀行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亦發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若以購買力平價調整後計算,中國今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經濟規模料達17.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7.4萬億美元。有分析表示,以購買力平價評估經濟體規模,或可能誇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份量,若以常用指標衡量,美國仍然是最大經濟體。
IMF報告預期,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的趨勢仍將持續。報告亦指,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佔的份額約16.5%,稍高於美國的16.3%。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增速明顯跑贏幾乎所有發達國家,○五年中國經濟規模只是美國的一半,到一一年時已達美國的86.9%,IMF最新預測是,一九年中國經濟規模將會是美國的1.2倍。
IMF副總裁朱民表示,現時中國經濟增長很大程度由投資主導,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44%。他指,由於中國仍是新興經濟體,很多地區需要進行投資,因此不認為中國基礎設施投入過多,但認為在基建投放時需考慮政府是否有償還債務能力,尤其是利率上升時,政府是否有足夠的還債能力。
IMF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旨在反映若要在不同國家購買同一籃子商品時,匯率應處於何種水平。
不過,以此作為計算標準則引起社會討論,《彭博》引述摩根大通指,若單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經濟規模,有機會誇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分量,因為各國在全球的資源和影響力有所不同,並指以常用的指標方法計算,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
不過,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表示,以購買力平價進行釐定,能夠反映當地經濟活動正在增加,但經濟活動能否持續、法律及公平值等因素未能在此計算上反映出來。
他並指,雖然中國整體經濟增速,但若以各國國民收入計算,與發達國家間差距將會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