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規模料逾37萬億

市傳中國底線是穩定就業及不會發生大範圍債務違約,中央領導人可接受今年經濟增速放緩到百分之七點三至百分之七點四。不過,內地債務違約風險有多高,市場意見不一,評級機構穆迪昨發表首份中國影子銀行季度監測報告警告,內地影子銀行活動正以高於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速度快速增長,截至去年底規模已高達三十七點七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反映經濟相關槓桿率續呈上升趨勢。

佔GDP估達66%

穆迪測算,中國影子銀行的資產規模,至去年底約相當於中國GDP的百分之六十六,比重較一二年底增加十四個百分點。穆迪認為,信託產品及理財產品已成影子銀行體系負債水平增長主要引擎,由於理財產品期限通常遠短於其所對應的資產,故更顯脆弱。至於房地產及基建業在影子銀行信託貸款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一,風險呈上升趨勢。

相較影子銀行活躍表現,近月內地公布的信貸數據較市場預期遜色。《金融時報》報道,近期內地信貸疲弱,更大程度是因借款人缺乏需求,不是因為銀行放貸受約束。愈來愈多迹象顯示,中國可能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危機。

刺激措施漸失效

「資產負債表衰退」概念是由野村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Koo)分析九十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後陷入的停滯時首度提出,意指當全國性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後,大量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隨之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況,從而大規模地遏制經濟活動,並造成持續衰退。

從經濟數據上看,中國自四月出台的一系列微刺激措施,可能僅刺激經濟的短暫復甦,有效性正消逝。報道引述銀行界稱,貸存比限制已放鬆,流動性有所提高,但仍很難發放貸款。刺激政策傳出後,銀行爭相購買債券,這些資金沒有流入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