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中心處處 逼迫香港創新

正當人人金精火眼睇實滬港通之際,內地繼續向國際打開投資大門,打造更多人民幣離岸中心。市場傳出,中國將向瑞士及盧森堡批出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若兩國各取得與英、法、德相同的八百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屆時歐洲五國的額度合共達四千億元,將超過香港目前的二千七百億元。

香港一向是中國金融改革的試驗場,隨着內地對外開放,由國企上市、外資經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到RQFII,以至人民幣國際化等政策上,均可贏在起跑線。不過,香港的優勢及角色始終會淡化。

中國對外開放是大趨勢,開放資本帳是遲早的事,卻又是眾多改革中風險最高且最敏感的一項,因擔心放鬆管制太急進,會惹來熱錢擾亂市場,增加宏觀改革的難度。此外,內地經濟轉型未穩,更不會貿然加快市場開放,如此才會造就香港擁有獨特位置。

從RQFII的發展歷程所見,開放的背後,控制力度着實不小。一一年底出台的RQFII,總額度由起步的二百億元,增至現在的六千多億元,增幅逾三十倍。此外,從月均批出金額計,過去半年才見進度明顯加快。除香港以外,至今只得新加坡、南韓、英國、法國及德國取得資格。不過,就算開放進度並不太快,香港的額度佔比仍肯定不斷萎縮。

世界各地均湧現人民幣離岸中心,對香港無疑是大挑戰,現在剛好有「新猷」滬港通準備開車,屆時境外投資者可直接利用人民幣,投資指定的幾百隻A股,北向總投資額度三千億元,比目前的RQFII額度還要高。由於滬港通與QFII及RQFII,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關係,市場甚至預計這兩種機制在兩至三年內,會隨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終究會合併或消失。

內地的政策不斷演變,香港的角色也如是,中央在推行新的金融改革政策時,先要弄一個模具,然後將之複製。滬港通的實際操作複雜,香港成為最好的試驗場,但這肯定只是第一步,相信發展路徑會跟RQFII一樣,遲早會以前人經驗在其他地方照辦煮碗,屆時將再無獨家可言。上海還可以跟新加坡、倫敦及紐約等地的股市互通,長遠甚至會擴展至商品及固定收益工具等市場。

中國在實現資本帳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上,首選亞洲作試點十分正常,並以香港作為正選,新加坡做輔助,最終推廣至其他地區。在各個金融改革層面上,香港的領先優勢最終會被淡化,因此必須要在不同時候、不同的市場創新之上,能夠獨當一面,正如在RQFII失去獨家之後,便得抓緊滬港通,才能在政策演變中找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