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忽高忽低 癲價照追堪虞

樓市經過港府早前一輪辣招打壓後,近期重納「癲」軌,不論由差餉物業估價署及私營機構編製的樓價指標均迭創新高,令人憂慮。這類反映過往物業成交價格的滯後指數,固然高處不勝寒,市場視為未來指標的地皮成交價,近期亦與牛共舞,齊齊譜奏樓市的癲狂舞曲。

日前港府招標的屯門仁政街及樂翠街地皮均以高價售出,其中仁政街地皮的樓面呎價逾五千三百元,創同區分層呎價新高紀錄。另一幅位於樂翠街的地皮樓面呎價更逾一萬一千元,成為新界西北區樓面呎價的新地王。消息一出,業主即時心雄,大幅反價,追價個案此起彼落,掀起區內新一輪搶盤潮。

屯門區一向被視為上車盤終點站,根據過往經驗,樓價升勢蔓延至這個地區,反映樓市升浪接近尾聲,今次能否打破宿命,有待觀察。值得留意的是,同屬屯門區的另一幅井財街細小地皮,不久前以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價格售出,市場當時的解讀是屯門區樓市前景有限,無法再創佳績。

港府招標出售的地皮成交價忽高忽低,究竟樓市是龍是蟲,令人摸不着頭腦。其實在任何情況下,除了核心市區地段大型地皮對後市較具指標作用外,其餘個別地區的地皮成交價,均不足以為樓市前景作定論。事實上,屯門兩幅地皮以超高價成交,主要是地皮本身具備獨特條件,例如仁政街地皮有商業元素,可提供逾一萬方呎商業樓面;另一幅樂翠街地皮則為區內罕見的洋房用地,與一般住宅用地的計價基準不同。基於非指標地皮成交價而形成的樂觀或悲觀看法,容易墮入錯判形勢的陷阱,跟隨癲價追盤,必須三思而行。

坦白說,發展商因應不同地皮的位置及性質,作出不同的投地策略,本來無可厚非,在發展商眼中,樓市無論升跌都有可為,也是其營商之道。地皮價格高低,其實只反映發展商對未來樓市前景的估計,他們可以估對,也可以估錯。問題在於購買物業作自住或作投資的市民,手上掌握的資訊匱乏,無法對樓市前景作準確判斷,以為近期售出的地皮價格升,表示樓市一定升,地皮成交價格跌,即表示樓市會跌,容易出現羊群心態,跟隨大隊買入或沽出。

令人遺憾的是,掌握最多土地供應和需求資料的政府,一向在提高市場透明度方面眼高手低,每季或每半年只是循例羅列一大堆令普羅市民似懂非懂的數字,無法用大眾容易理解和認識的方式講述樓市供需情況,大家對樓市的認知均如瞎子摸象,不盡不實,容易以偏概全,這種情況對樓市長遠穩定發展絕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