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36載 企管問題依舊

內地自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六年,國企改革不斷進行,期間經歷了放權讓利、承包經營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股份制度,但政企不分、產權定位模糊的弊病始終未能得到根治。直到九三年,國企改革漸成熟,首批九間國有企業作為試點企業率先來港上市,其中包括大眾耳熟能詳的青島啤酒(00168)等,國企的職能分工、資源分配才逐步解決,但仍未能逃過營運效率低下、資源錯配、產能無序擴張等問題。

國資委落實「四項改革」

○八年美國金融風暴,美國救市行動令熱錢四處流竄,全球資產泡沫膨脹驚人,在美國退市加息步近下,內地在面對產能過剩,經濟下滑,國企改革又再次成為第一任務。國資委更在上個月宣布,落實國企改革「四項改革」試點工作,同時選取六家央企,分別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混合所有制、高管業績考核及中央紀檢組派駐四個角度入手。

而地方國企改革亦出現加速迹象,自七月以來,上海、山東、江蘇、海南等地已陸續公布國企改革方案,其中,上海發布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方案,預計會在第四季度推出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總體方案。

「政企不分」礙盈利增長

國企的營運效率和企業管治質素一直為人詬病,只看國有工業企業與私營工業企業的資產回報率差距,在○六年僅為3.8%,到一二年已擴大到9.4%。擁有大量資源優勢的國企,在效率上大大低於私營企業,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國企具有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雙重的角色,經營決策時往往未能將提升公司價值置於首位,造成大量資源錯配、人事制度僵化、貪污腐敗等問題,窒礙企業盈利增長的同時,也對宏觀經濟帶來一定衝擊。

十八屆三中全會去年底提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認為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本輪國企改革的重頭戲,目的是引入民間資金,實現股權多元化,以提升企業經營效率,推動企業創新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