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股動量足 轉捩點睇息口

在個別市場有所謂逐隻股票輪流炒,在環球層面何嘗不是逐個市場輪流炒,炒完美歐,再炒中國,香港是中資股的大本營,自然受惠不淺。中國經濟回穩是事實,也是動聽的炒作題材,但真實背景是美歐股市暫時再沒有激動人心的故事,因而觸發資金尋找表現落後的市場,在「動量交易」(Momentum Trading)推動下,應該還有一段風光日子,直至美國加息時機有新消息,才要再作打算。

資金流出美歐股市的趨勢相當明顯,根據EPFR數字,美股基金截至上星期三的一周,出現兩個多月來最大淨流出,同時歐股基金亦見走資,當中有不少資金轉投新興市場,出現連續七周淨流入。事實上,本港金管局自七月開始,已先後十多次入市接盤,累計向銀行體系注入近六百億港元,如果還硬要說是正常商業活動或上市公司籌錢派息,便是自欺欺人。

由於有資金流出,難怪美股標指連環衝頂後疲態畢露,道指及納指也回吐。歐股的表現更為遜色,英法德股均從六月高位顯著下挫。其實,自從美國聯儲局透露將於今年十月結束買債後,在這條死線前,應該不會就何時加息提出明確方向;而歐洲央行是否推出量寬,也要到年底才有分曉,意味着美歐股市會因為缺乏消息刺激而陷悶局。

因此,中國此時傳出經濟觸底回升的消息,確實來得合時,可給投資者一個動聽故事。不過,中國經濟並未脫離既有規律,繼續在促改革與穩增長之間來回,經濟下行便推刺激措施,到經濟回穩便重提升級轉型。由於大規模的「微刺激」剛開始,人民銀行不斷變相量寬,肯定不會很快便收手,正好配合那些嫌美歐股已太貴的投資者,轉過來炒落後。可是中國面對的經濟難題還有一大堆,從A股指數與去年高位有頗大距離可見一斑。

相對而言,港股向來是中資股的大本營,加上此時傳出滬港通擇日開車,輕易把恒指推上逾三年高位,A股ETF更有搶貨潮。投資者湧入掃這些ETF,除了可直接投資A股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歐美資金近年愛上被動投資,甚至大型基金也買ETF,貪其流動性高及交易費低。由於ETF有愈升愈追的特性,刺激市場氣氛的作用很大。

中國經濟觸底及滬港通推出,既是合時的炒作題材,也是因緣際會的結果,在消息剛出現時仍未見投資者蜂擁而上,但環球游資充斥,大小基金為免表現落後,傾向採取相近策略,隨後便一呼百應。由資金流推動的動量交易一經起步,不會那麼快便停下來,如無突發事故,港股絕對有力再衝,但要留意接近年底時,美歐的利率政策或有新消息,屆時將是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