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突然加速,人民銀行短時間內在歐洲連下四城,加上早前公布首爾人民幣清算行,境外清算安排即將全面覆蓋港、澳、台,東南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以及東北亞的南韓和歐洲時區的英國、德國、法國、盧森堡。雖然香港目前在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市佔率仍達到53%,但隨着國際化四處圈地,香港的優勢必遭削弱。
資本項下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體系開放的重點政策,與內地其他改革一樣,人民幣國際化亦以「摸着石頭過河」的方式進行,逐步試探,穩步邁進。香港一直扮演內地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金融改革試驗田角色,本港人民幣業務開展十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無論資金池積累、點心債發行還是外匯交易,均處於市場領先位置。
不過,隨着內地經濟實力壯大,人民幣逐漸成為重要的貿易結算及融資貨幣,離岸生意這塊蛋糕,香港難以獨享。有投行預計,隨着倫敦和法蘭克福開展人民幣清算,歐洲將成第二大人民幣離岸市場。至於最近簽署備忘錄的南韓,人民幣業務需求亦旺盛,根據統計,截至五月底,南韓銀行系統的人民幣存款餘額約700億元,成為當地繼美元後的第二大外幣存款幣種。
反觀香港,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結算業務佔有率已從一一年八月的86%高位,下降至今年一月的73%。在人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建偉口中,本港目前佔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份額更只有53%。鍾經緯相信,即使人民幣離岸市場這塊蛋糕不斷變大,香港未來市佔率進一步降低是意料中事,面對新加坡、倫敦等地虎視眈眈,若繼續故步自封,香港優勢遲早會被「陰乾」。
鍾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