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自己的股票升了10%,或跌了10%,這究竟是股票在動、市場在動,還是你的心在動?」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笑言,這只是心在動,處身金融界需要的是定力。談起今天內地公布的經濟數據,他同樣悠然自得,認定中國經濟增速是7.5%或7.3%只是經濟學家的問題,就算增速下滑到6.5%,市場亦不會出現恐慌。
陶冬說起禪故事:「六祖慧能大師見到兩個和尚在爭論是風在動還是幡在動的時候,他說其實是他們的心在動。將這個說法套用在股市中,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處身金融界需要的是定力。定力並不是股價塌下來你不跑,你要做好自己的功課,但之後對於市場的波動、噪音,我覺得可以淡定一點。」
他認為,如果中環人能夠學懂這個道理,壓力會少一點,收穫會更大。
陶冬專注研究中國經濟已近二十年,每天面對無數的市場波動及大量的市場「噪音」,如今仍覺得中國經濟分析是一項挑戰。「中國的數字不太可信,經濟非常複雜,每分鐘的東西都不一樣。」他指一些同行會透過拿到政府內幕消息來取得優勢,但在他看來這叫輸。他認為真正成功的經濟分析員,應該看到政府官員、市場還未意識到會發生的事,有本事在各種的「噪音」中選出能夠顯示出經濟趨勢的材料。
他表示,「分析中國經濟需要兩條腿去跑」,在實地觀察情況。他舉例指,認識一位內地國有企業工作的年輕人,兩年前獲老闆贈了一張儲有5萬元人民幣的超市購物卡作獎勵,去年收到的金額降至5千元,今年公司的業績雖然沒有差多少,但老闆怕了反貪腐,他連卡也沒有收到。
陶冬指,這些灰色收入不會在中國的統計數字中出現,但個人購買力確實減少了。他稱,從這類例子看到中國的反貪腐行動不僅打擊了高端消費,還有低端市場,這促使他在今年初比其他人早一步把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大幅下調。據報道,陶冬今年一月率先把首季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由7.7%調低至7.3%。
他指,中國的經濟從第二季開始出現明顯的反彈,增長速度或會比政府訂7.5%的目標低,但經濟硬着陸的風險已大致消失了。他認為只要中國經濟沒有出現硬着陸,市場對增長速度的數字並不是特別的關心。「說老實話,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7.5%或7.3%,這只是經濟學家的問題,我感到市場已消化了增長只有六點幾個百分比這種情況,就算經濟增長速度真的下滑到6.5%,亦不會出現恐慌。」
他指,市場關心的是反而是信貸風險。內地的銀行估值偏低,反映市場對信貸風險這個問題非常憂慮。他指過去幾年,中國舊有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維持,新的增長模式又未形成,但政府並不希望看到增長大幅下滑,硬要把增長拉上去,就催生出地方債和影子銀行這怪態。這一輪的經濟增長基本上是靠上億老百姓的資金來拉動,通過理財產品、公司債、信託產品等等的渠道,他們的錢被拿去開發房地產項目和填補地方公共財政的破洞。
他指,老百姓資金的情緒性會較強,一旦信貸違約觸發恐慌,輸送到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的民間資金斷了,中國的金融業就可能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他認為升跌的關鍵是中國的信貸周期是否出現改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連續升了10年,大家把房價只升不跌看作常態,但在我看來,背後不過是信貸擴張出現的結果,如果信貸周期出現改變,我相信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遲早會來。」
近期不少內地城市傳出政府取消住房限購令的消息,引起市場憧憬內地房地產市場復甦,陶冬卻對此不以為意。「如果你看看三、四線城市有多少『鬼城』,你就知這一輪調控的壓力有多大。」他表示,認為取消一些限購令就能解決問題的想法是過於樂觀,因為實際上許多地方根本就從沒有認真執行限購令,這些消息頂多可把樓市逆轉拖遲一點。
內地近年興起餘額寶這類能網上金融產品,它們提供的回報較銀行的存款利息高,很多人都關心它們對傳統銀行所帶來的影響。陶冬相信,網上金融產品會對傳統的銀行構成很大的衝擊,但它們會是價格破壞者,而不是新的皇者。
他認為,隨着網上金融產品的規模愈來愈大,監管收緊,它們提供的資金回報會減低,但仍有助打破傳統銀行的壟斷,令過去銀行視作理想當然的那種超低存款利率的運作模式難以維持。
陶冬指金融是充滿壓力、花天酒地的行業,但同時非常需要定力。他去年因肩周炎,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禪武醫這個改善健康的方法。禪武醫是少林寺鎮寺三寶之一,是將禪學、武功和醫道結合的養生概念。他表示,以往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完全沒有聽到自己的聲音,學習禪武醫令他重新認識自己,洗淨心靈。畢竟,如何在「噪音」中擺脫出來要的是定力,而定力又源自於修心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