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私人貸款競爭激烈,消息指,金管局再出招收緊私人貸款,包括收緊計算客戶供款能力,提出約70%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分期貸款年期不得超過60個月等。銀行家指,個別進取及批核貸款寬鬆的銀行,需要因此調整及收緊私人貸款業務,私貸需求勢將進一步流向財務公司市場。
金管局昨日與銀行舉行私人貸款業務風險管理的簡布會。消息人士指,當局除提出多項有關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貸款年期及壓力測試的具體監管預期外,更大幅收緊計算借款人的財務比率,包括銀行在計算私貸的供款與入息比率時,要加入信用卡貸款,審批時亦要借款人提供入息證明,不能再將流動資產列作入息的一部分。
據了解,銀行若要提供高於七成供款與入息比率的私貸,要根據過去貸款損失經驗,證明有強健風險管理,亦要就較高風險貸款,根據客戶的信貸風險評級、貸款年期及供款與入息比率,設定整個組合的分類限額(sub-limits)。
金管局明言,銀行要在三個月之內達到監管的「預期」,若果涉及系統改動則可以容許較長的落實時間,未來要每個季度進行壓力測試,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質素及信貸損失,範圍要覆蓋整個信貸組合和不同利率的私貸。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查詢時表示,當局提出市場慣常採納供款入息比率大約70%及分期貸款年期不超越60個月,以供銀行在制定貸款組合限額時作為參考,並非硬性要求。
發言人另指,銀行可在私人貸款組合內劃出一小部分,作為較長年期及較高供款入息比率的貸款組合限額,預期銀行能夠在三個月內完善私人貸款的風險管理措施。
銀行界人士稱,新措施對已審慎處理私貸的銀行影響不大,但個別進取的銀行要收緊業務,甚至重整私貸組合的結構,亦勢將私貸客戶驅向審批更靈活的財務公司。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表示,銀行視私貸為「肥肉」,收緊監管對銀行造成影響,未來將更難與財務公司競爭。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借款人借錢難度增加,短期壞帳或隨之上升,但長期銀行私貸風險可減少。
設定約70%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
分期貸款年期不得超過60個月*
借款人須提供入息證明,流動資產不算入息
計算私貸的供款與入息比率時須加入信用卡貸款
改善私貸的風險管理政策及運作
定期進行壓力測試評估
*非硬性指標
資料來源:市場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