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興海外打新 市場風險迥異

阿里巴巴即將在紐交所上市,很大機會成為史上最大型招股活動,美國財經媒體最近就是否投資阿里進行熱烈討論。雖然中國股民無緣直接認購海外新股,但仍可透過基金公司安排,以團購方式集體抽阿里,門檻或低至一千元人民幣。中國股民長期身處相對封閉的A股市場,現在有機會在美國打新,究竟是迎來新機遇,抑或變相交學費呢?

美國股市既深且闊,機構投資者角色吃重,市場參與者由美國退休基金,以及來自全球的互惠基金主導,資金自由進出及市場化操作。相對而言,中國股市深度和闊度難及美股,而且由零售投資者主導,表現十分情緒化。

正因為海量的散戶參與A股,中證監的做法亦處處體現國情,新股審批不只限制發行股數,甚至限制估值,人為壓價的結果是刺激多隻新股掛牌後連環漲停,誓要做到皆大歡喜。

可是中證監深度介入,亦扭曲了中國的新股市場,在A股等候上市除了排長龍之外,更會突然關閘,不知等到何時。此外,以科網企業的集資規模,也非A股可以輕易承受,如果是阿里,更肯定會令整個市場乾塘。相反,境外市場海闊天空,有能力的不出走才怪,加上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更讓中國企業有機會迅速成為跨國上市公司。

看着肥水流向別人田,內地股民無機會分享這些企業的經營成果,自然不是味兒,因此有內地基金公司打算推出阿里新股團購,讓投資者可直接投資離岸資產,而且不受個人外匯額度每年五萬美元的掣肘。雖然投資者並非全無資格限制,要求卻不算高,只須擁有個人專屬的定製帳戶便可。在競爭激烈下,市場傳出認購阿里新股,低至一千元人民幣也有交易。

由於阿里在內地知名度高,相信很多股民都會心動,其他基金也肯定會來爭一份,可以預見創新金融產品陸續有來。

不過,如果阿里真的獲全球投資者爭崩頭認購,參與的人愈多,可獲分配的比例便愈細,相信最終獲派股份數量不多,未必人人有份,在扣除成本後,投資者所得也未必吸引。以這種方法參與海外打新,勝算反而可能會降低了,但基金公司以這種方法推銷產品,在宣傳時已夠噱頭。

內地散戶最終都會「走出去」,跟着阿里這個內地無人不識的品牌漂洋過海,也無可厚非。不過,以團購之名去推銷投資產品,若然目標客戶還未透徹理解投資海外股票的風險,也不熟悉美股與A股的多方面迥異,便趕去「團購」,肯定存在不少風險。團購的賣點是聚沙成塔,最終人人得益,卻未必適用於投資產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