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地各城市情況來看,樓市已出現量價齊跌,房企開始降價促銷,部分投資者離場,表明周期性調整已開始。因此有人拋出「崩盤論」、「拐點論」;也有人反擊,認為這是落井下石「做空」中國樓市,因周期性調整正常不過。這些爭論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理解當前的周期性調整。
中國住房市場的周期性調整成必然趨勢,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但為何會引起「做空」或「做多」,「崩盤」或「軟着陸」的激烈爭論呢?最大問題是討論的概念體系不同,結論便完全不一樣。
市場有激烈爭論,源於樓市流行的兩個錯誤概念,未得到中央的正確界定。
從二○一○年國十條開始,中央對樓市的基本原則是遏制住房投資投機需求、鼓勵自住需求,讓住房市場由投資為主導,轉型至以消費為主導,並要求通過經濟槓桿來實現上述目標。
當前的周期性調整,就是要現實這種轉型。但是,住房是一種兩棲產品(既用於投資,也用於消費),產品性質不同,定價基礎、價格運作方式不同。
中央原則上規定,住房市場是一個消費為主導的市場,但又對這概念體系沒有清楚界定,當市場要由投資主導轉型為消費主導,不同的個人及機構,就可能根據自己之需要,作不同解釋。
如果住房是消費市場,就得用供求關係變化來討論問題。但若以投資術語來解釋,便是指市場價格完全取決於投資者的預期,與實體產品供求沒有多少關係。
不幸的是,中央沒有對這概念清楚界定,使市場無法認清當前周期性調整的本質,甚至成為一些人阻礙市場調整的武器。
事實上,如何正確引導樓市周期性調整,是樓價回歸理性、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也是中國經濟中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肯定當前樓市面臨的問題(經濟房地產化、房地產市場以投資投機為主導、房價過高及泡沫巨大等),只有通過周期性調整才能走出現時的困境。
其次,房地產市場由投機投資為主導,向消費為主導轉型。由於兩種市場的性質不同,價格水平會有差距,轉型有機會給樓市造成震盪,甚至短期對經濟增長造成衝擊。不過,這些都是前十幾年市場瘋狂超支未來發展所要付出的代價。如果連這樣小的代價也不願付出,樓市的轉型當然不可能。
第三,中央要進一步對住房投機投資用信貸及稅收政策來嚴格限制,而且要用消費性住房市場的概念,來對當前現象進行分析與討論(即市場供求關係變化,決定樓市的價格水平),以此正確地引導當前樓市的周期性調整。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