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依靠龐大勞動力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去年首次超過日本,躍升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械人買家,去年購入數目佔全球五分之一,顯示內地工資飛漲及來自新興國競爭加劇,迫使廠商加速引入高科技以提升生產力。然而,礙於投資機械設備成本高昂,回本期長,有本地廠商認為,一般中小企或較難受惠,廠家應視乎行業性質及財務狀況,決定是否採購工業機械人。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國際機械人聯會(IFR)數據顯示,中國去年添置36,560部工業機械人,激增60%,分別多過日本及美國的26,015及23,679部,而○八至一三年期間,中國機械人銷量按年急升36%。
不過,日本仍擁有最多正在運作的工業機械人,一二年約有31萬部,分別拋離中國及美國的9.6萬及16.8萬部。至於南韓是工業機械人密度最高的國家,每萬名工人有396部機械人,多過日本及德國的273及332部,而中國僅只有11部。
ABB機械人部門主管Per Vegard Nerseth表示,中國是增長最迅速的機械人市場,並相信數年內,當地銷量將大幅拋離第二、三大市場。德國機械商協會VDMA機械人及自動化主管Hans-Dieter Baumtrog指,中國機械人密度相對地低,意味潛力巨大。
不過,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吳宏斌直言,機械化並非適用於所有行業,例如珠寶業這類半手工行業。他指出,自動化機器回本期長,短期未必能抵銷勞工成本,除非接獲高端客戶訂單,有較大利潤空間。
身兼美羅針織廠(國際)董事總經理的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林宣武於三年前,斥資1,000萬元購置新機器,替代七成廠房人手,他指出,「引入自動化機械的確能減省人手,但每隔一段時間投資機器又需要更新或維修,及要聘請機械操作員,投資成本相當高昂,廠家要量力而為。」
顧問公司Solidiance指出,中國機械人需求主要來自跨國企業,特別是汽車業,佔當地六成機械人需求,該機構亞太主管迪特爾指出,很多中國本土企業仍傾向採用人力,不肯添置成本昂貴的搬運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