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看跌存款近日成為銀行激烈競爭的產品,這種結構產品入場門檻愈做愈低,金額一萬元也有交易,顯然是衝着散戶而來。背後反映兩個較為特別的現象,一是按揭貸款生意難做,商業貸款又被金管局睇到實,惟有極力開拓非利息收入;二是環球投資市場的波動幅度愈來愈低,做交易愈來愈難,難得有人民幣單邊升值逆轉這及時雨,怎可輕易放過。
環球市場的波幅之低,個別已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看看美國的「恐慌或波幅指數」目前的水平,投資者哪有半點恐慌!市況如此平靜,對金融機構絕非好消息,花旗集團的財務主管早兩天曾變相發盈警,指今季的交易收益可能按年大跌兩成半,原因之一是市場波幅縮到前所未有地低,導致交易量勁縮。高盛主席科恩也有同感,他在一個研討會上坦承交易量顯著下跌。
為何金融機構不喜歡平靜呢?因為很多交易都是用來應對難以預計的波動,市況平靜便無生意可做。例如,投資者為預防市況突然逆轉,經常會以期權充當保險,但現在買保險的需要已大減。又例如,大市不平靜才有誘因吸引投資者套戥,利用引伸波幅的變化賺錢,如果市況一面倒,誘因便會大減,結果金融機構便失去很多生意。
因此,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表現絕對稱得上是奇葩,人民銀行不但主動扭轉單邊升值勢頭,並進一步擴大波動區間,更講明要讓人民幣實現雙向波動,為淡市送上佳音。相對其他貨幣或投資產品,目前人民幣走勢更加不可測,波動幅度可能擴大,正好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波幅,以及利用波幅套戥,提供投資機會,帶動交易量上升,金融機構怎會不明白箇中商機。
市場上湧現的看跌存款,是乘着人民幣變得更波動而來,不同金融機構提供的產品,結構上總會有些差異,歸根究柢仍可視為期權的一種。市場人士指出,提供看跌產品不一定代表銀行睇淡人民幣,這確是事實。如果有人看升有人看跌,只要撮合一對期權交易,便能賺取佣金或手續費,往後升跌與銀行無關;就算由銀行自己做莊出售期權賺錢,亦不一定要與客戶對賭,必定會用其他方法對沖,因為銀行着眼的是交易費收入而非賭升跌。
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目前仍以反覆向下為主,看淡似乎仍佔上風,但以市場傳統智慧來看,當投資者的睇法變得一面倒,很多時會出現相反結果。當然,近期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增加,人民幣貶值是合乎情理的;可是,以經常帳及資本帳的表現來推算,看來又不支持人民幣一面倒向下。因此,看跌看升其實都一樣有可能,兩邊都有得博,正是金融機構喜愛波幅,寄望可帶動交易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