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早前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顯示,首季新委託貸款按年增7,153億元人民幣,成為影子銀行系統中增長最快的部分,除警示委託貸款存在的問題,並指摘一些銀行通過這種方式,規避監管部門對貸款的限制。由於銀行一般不會冒險直接動用自己資金,而是充當交易的中間人向借貸雙方收取費用,屬於銀行表外業務。
情況顯示,內地償債屆高峰期,委託貸款需求很大,同時當局清理銀行表外業務,遇到普遍的陽奉陰違,銀行成為委託貸款的推進器。雖然委託貸款不及動用自有資金帶來直接高風險,但不能排除受貸對象孭多條數,當中包括銀行信貸,一旦在愈孭愈重之下爆煲,銀行信貸與委託貸款攬在一起受創。
事實上,當前大部分委託貸款,流向了當局要求減少放貸的行業和領域,包括房地產、基建和其他產能過剩的部門。內地有報告顯示,過去幾年山西當地委託貸款56%流向了電力、焦化、鋼鐵等領域。其實,相信各地不停托水龍的情況與山西不相上下,委託貸款實際大部分被用作救債火,即俗稱的債冚債,並沒產生新的效益,因而風險特高。
今年就放貸政策,國家領導人口授「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原則。回到經濟現實,負債的企業新貸都用來償債,哪裏講究何為「用好」?債冚債談不上即時盤活舊債,只要不被重債壓倒下,終有盤活的一日,可是債愈孭愈多,息愈孭愈重,都勿說易捱。領導人的一句口號,不見得下面即刻立下規範、嚴格遵從。
時下使用委託理財的房地產商及產能過剩企業不在少數,又怎能不令人擔心?委託貸款正構成內地金融系統的新風險點。何況,有企業借平錢做委託貸款賺高息,如此「用好」是埋禍種,若無法收回貸款,也就無法償還其由銀行借來的資金,則委託貸款違約就產生連鎖效應,債火就會燒向銀行。
鍾經緯